河声丨文明遛狗需要拴好法治的绳

2025年06月30日13:06

来源:大河网

据报道,6月25日,四川宜宾的肖女士与弟弟在公园踩水时,肖女士遭捷克狼犬扑咬,全身多处受伤。肖女士表示,当时狗主人未拴绳放任犬只奔跑,她未主动接触仍被攻击。狗主人陪同接种疫苗并主动支付疫苗费用,但不愿意额外赔偿。经警方调解后,狗主人赔偿肖女士500元。

6月29日,#女子回应遇2只未拴绳捷克狼犬袭击# #女子被未拴绳狼犬咬伤主人赔偿500元#冲上热搜,许多网友表示,这个狗主人算是走了狗屎运,如果这一行为是在2026年1月1日以后,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那就不是仅仅额外赔偿的问题了。

是啊,500元赔偿了事的结局,让无数人如鲠在喉。这年头,被狗咬伤的成本,可能还不如被电动车剐蹭来得严重。但2026年1月1日这个时间节点,或许会成为改变“人狗矛盾”的关键转折点。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再只是事后算账的“赔偿法”,而是变成了悬在每位养犬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拘留、罚款、信用惩戒,这套组合拳打下去,那些遛狗不牵绳的“潇洒”行为,恐怕真要掂量掂量了。

比如,‌宜宾已将捷克狼犬列为烈性犬,根据新法,宜宾的这个狗主人至少将被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而卖捷克狼犬给这个狗主人的人,也将被纳入处罚范围。就像网友说的:“以后遛狗不拴绳,可能比违章停车还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以往的实践,法律条文写得再漂亮,终究要过“执行”这道坎。这些年人们见过太多“最严禁狗令”:有的城市要求烈性犬必须植入芯片,结果宠物医院说“设备还没到货”;有的小区张贴文明养犬公约,转头就看见保安在帮业主找跑丢的泰迪。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治理困局,被老百姓戏称“上百个禁令管不住一只狗”。

说到底,还是“九龙治水”的老毛病——公安觉得该城管管,城管推给社区,社区又说没有执法权。最后谁都管,谁都没管住。

拴好法治的绳,光靠警察叔叔显然不够。上海、深圳有妙招:给每只狗办“电子身份证”,遛狗时间自动推送给物业和邻居。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海天社区搞起“动物委员会”,养宠物的和不养宠物的居民坐一起商量遛狗路线和时间。这些土办法看似简单,却比一纸禁令管用得多。毕竟,治理“狗患”的本质是调节人际关系,让怕狗的老人和爱狗的年轻人能在同一个小区和谐相处。

这就说到让科技再帮忙。现在有些城市试点“智慧养犬”平台,犬只疫苗过期会自动提醒主人,遛狗超出限定区域会推送警告。这些“电子拴狗绳”比真绳子更可靠,因为它绑住的是养犬人的责任心。就像开车要带驾照一样,未来遛狗可能也要先“扫码认证”。

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法律和技术,都抵不过人心的自觉。我见过最动人的一幕,一位大爷遛狗时,不仅牵着绳,口袋里还备着拾便袋和嘴套。他说:“我这狗虽然不咬人,但别人不知道啊。”这种将心比心的自觉,才是城市文明最珍贵的底色。

新法规就像一根结实的牵引绳,但绳子那头拴着的,终究是人心。希望每个养犬人都能理解“我的自由止于他人安全”,希望怕狗的市民也能对文明养犬者报以微笑。这时候,人们才能真正迎来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城市文明。毕竟,管狗的关键不在绳子的长短,而在牵绳人那颗负责任的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丁慎毅)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