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从黄旭华墓碑三行字,赞党员“此生观”

2025年06月30日16:55

来源:大河网

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其家乡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举行。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抗日英烈陵园旁,三角梅簇拥着黄旭华的墓,墓地四周松柏苍劲挺拔。墓碑背后的石头上,镌刻着黄旭华对自己人生最凝练的剖白:“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这“三个此生”高度凝练,既是黄旭华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更是优秀共产党员正确人生观的生动写照。从黄旭华墓碑的这三行字里,我们由衷赞美党员的“此生观”。

此生属于祖国,党员心中,祖国利益至高无上。104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不懈探索,始终坚定地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正确道路上。作为党员,就是要将自己的一生融入祖国的需求。“想轰炸就轰炸,就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航空系和造船系的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他,最终选择了造船。把个人梦想建立在祖国需求之上,这是所有优秀共产党员的共同选择。从革命战争年代带头冲锋陷阵,到和平年代引领改革开放;从抗洪抢险时冲在最前,到支援西部时踊跃报名……优秀党员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们将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召唤。

此生属于核潜艇,党员奋进,以事业照亮前行之路。优秀党员必定会全身心投入到祖国所需的事业中,他们的梦想与祖国的事业紧密相连。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担任中国核潜艇工程副总工程师。一切从零开始,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没有电子计算机,就以算盘和磅秤为“主力军”,自制简易工具,如土法打造的简易压力测试装置,用于检测潜艇密封性等关键指标。历经无数次失败与尝试,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401”顺利下水,中国核潜艇事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彻底检验核潜艇性能,给后续研发提供可靠数据,62岁的黄旭华亲自参与并指挥“091”型“404”号核潜艇在南海的极限深度下潜试验,成为世界上首位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优秀党员把事业当作信仰,将信仰融入事业。从江姐到王伟,从王进喜到张桂梅,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谱写了事业与信仰相互成就的壮美篇章,正是这些篇章铺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此生无怨无悔,党员人生,阳光磊落,为国为民。1986年底,核潜艇工程解密后,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回到广东老家,见到93岁的母亲,他眼含热泪:“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深沉的家国情怀,是党员大写的人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秉持浩然正气,光明磊落,将人生融入国家和事业,这样的人生光芒四射、阳光灿烂。

党员的此生,为国家、为党、为人民奉献。“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是党员“此生观”的生动教材。优秀党员为祖国、为事业倾尽全力,正因如此,他们无怨无悔,有限的人生也因奉献而化为永恒。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正如跟着北斗星走不会迷路,跟着共产党走能收获幸福。正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让北斗星更加闪耀,让前行道路更加光明。今天,我们赞美优秀党员的“此生观”,向每一位党员的无私奉献致以崇高敬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殷建光)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