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豫黔情深,一碗烩面温暖了榕江

2025年07月01日11:25

来源:大河网

洪水肆虐榕江,河南汉子赵占胜驾驶着满载烩面食材的货车赶赴黔东南。1500公里星夜疾驰,6000份河南烩面在灾区架锅生火——当热腾腾的蒸汽混着面香在洪灾现场升腾,没人能想到,一锅咕嘟冒泡的面汤,竟能煮沸整个中国的感动。这碗跨越千山万水的河南烩面,不只是暖胃的吃食,更是一把丈量人心温度的尺,量出了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守望相助。

一碗面,盛着中国人最本真的善良。在榕江临时搭建的灶台前,面团在赵占胜手里翻飞,扯出的每一根面条都带着中原大地的劲道。有人问他为啥这么拼,他憨笑着说:“河南人遇到难处,全国都来帮;现在榕江遭了灾,我能不来?”这话听着朴素,却道出了中国人最本真的民间情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还记得2021年河南暴雨时,五湖四海的救援队开着铲车、划着皮艇冲进激流;2020年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的蔬菜瓜果塞满了援汉货车。如今,河南大哥带着烩面奔赴榕江,不正是这份善意的接力吗?它以面粉为纸、热汤为墨,在山河间写下“同胞”二字。

一碗烩面,是跨越地域的深情纽带。从黄河南岸到黔东南山区,1500公里的距离,被一碗烩面悄然缩短。烩面里筋道的面条,像极了紧紧攥在一起的手;醇厚的汤汁,恰似奔涌不息的血脉。“哪个村庄或者乡镇需要的话,我直接过去!”烩面大哥这句朴实的话语,如冬日暖阳,毫无保留地洒在每个人心田,驱散了灾难带来的寒冷与恐惧。他带来的烩面,带着中原大地的厚重与豪爽、河南人民的热情与善良,当榕江受灾群众捧着碗,豫黔两地的心,就在这蒸腾的香气里贴在了一起。

一碗烩面,是激发社会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这碗面里,煮着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祖宗的教诲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河南到贵州,黄河水连着都柳江,看似远隔千里,其实血脉相通。当年汶川地震时,山东的煎饼送到了四川;如今榕江发水,河南的烩面就赶来了。这种互助的传统,就像家里的老灶台,平时不起眼,关键时刻最暖心。

这碗面里,更飘着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味道。看那扯面的手法,多利落。面条在汤里翻滚,就像赵占胜那颗扑通扑通跳着的热心肠。网友说这是“热腾腾的爱”,要我说,这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洪水冲得垮房屋,冲不垮人心;灾难分得开地域,分不开情义。

 这碗面似一团火,点燃全民向善的燎原之势。烩面大哥支起的灶台,不只是煮面的地方,更像一团点燃人心的火。视频里,他往头上浇凉水降温的画面,让无数网友红了眼眶;评论区里,“这碗面的配方是热腾腾的爱”“河南烩面,中!”的留言刷屏。这些滚烫的话语背后,是14亿中国人心底对善意最本能的共鸣。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河南大哥用一碗烩面,书写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光辉,凝聚了精神伟力。这碗烩面,温暖了榕江留下了美。这是中国温度,这是中国力量。这碗面留下的不只是舌尖的美味,更是中国人血脉里永远滚烫的善良与担当。(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