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从“土狗”到“伙伴”,解禁中华田园犬背后的城市治理温度

2025年07月01日16:31

来源:大河网

6月30日,西安“中华田园犬禁养”一度登上微博热搜首位。7月1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限养办工作人员回应,并非所有的中华田园犬都不能个人饲养,禁养中华田园犬指的是“含有一些禁养犬血统的中华田园犬,没有这些犬的血统的话,可以办狗证”。

这则消息,不仅让爱狗人士看到了希望,更折射出城市治理理念的悄然转变。

曾几何时,中华田园犬,这个陪伴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老朋友”,因为“品种不纯”“基因不稳定”等标签,被简单粗暴地划入了禁养行列。在一些城市,它们被视为“安全隐患”,成了城市里的“流浪者”。但如今,广州、深圳、长沙等地已经陆续将中华田园犬从禁养名单中移除,这背后,是城市治理从“一刀切”到“精准化”的转变,更是对科学养犬理念的回归。

过去,我们习惯于用“标签”来管理犬只,认为品种决定一切。但事实证明,犬只的攻击性更多取决于饲养环境、驯养方式,而非品种本身。深圳不看品种看性格,就像我们交朋友,谁会在意对方是什么血统呢?广州给狗办电子身份证,长沙手把手教人文明养狗,这些做法既讲科学又接地气。西安这次虽然闹了误会,但能及时说清楚情况,也算是个进步。

安徽农业大学兽医专家蒋书东指出:“将饲主管理缺失的后果归咎于犬种,如同因车祸禁售汽车。”深圳解禁后的跟踪调查更具说服力:2024年11月至2025年5月,植入芯片的合法饲养田园犬伤人记录为零。这说明啥?问题不在狗,在人怎么养。

中华田园犬的解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本土文化的一次重新审视。它们不是“低等”“危险”的代名词,而是承载着农耕文明记忆的“本土守护者”。在乡村,它们是看家护院的忠实伙伴;在城市,它们也能成为独居老人的情感寄托。这样的政策调整,让城市治理开始平衡“管理效率”与“人文温度”,展现了治理的智慧与温度。

不过话说回来,放开养土狗不等于放任不管。现在城里人多,楼高院小,养狗确实得讲究。有人遛狗不牵绳,狗屎也不收拾,这要搁在农村或许没啥,但在小区里就不合适了。所以广州罚得狠,对于单位和个人的罚款分别为每只犬五千元和二千元。长沙还给狗装芯片,谁家狗乱跑一查就知道。这些规矩立得好,既让爱狗的人能养狗,也让怕狗的人放心。

总之,城市要发展,管理要进步,但有些老传统、老感情不能丢。中华田园犬的解禁,是一个好的开始。真正的文明,不是把不一样的东西都赶走,而是学会和谐相处。未来,随着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期待更多的城市能够加入“解禁”的行列,让中华田园犬真正从“被禁养的本土犬”转变为“被尊重的城市伙伴”。(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丁慎毅)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