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而在该规定发布后,咸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却“悄然”出现了大量标榜“机场货”等信息的充电宝销售页面。据界面新闻报道,有卖家声称充电宝货源就是机场,主页信息显示货源可靠等字眼,该现象引发大众热议。
2025年以来,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冒烟事件频发。据统计,今年已发生15起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在空中起火冒烟事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一倍。此外,罗马仕、安克等多家头部品牌3C认证证书被“暂停”,因电芯存在安全隐患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不难看出,民航局新规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保障旅客生命安全,降低民航安全运行风险而采取的积极举措。
然而,部分二手商家却将民航局的安全管控异化为牟利工具。他们以 “机场拦截” 为噱头,在二手交易平台批量上架来历不明的二手充电宝,妄图借新规热点收割 “不义之财”。这些商家模糊产品关键信息,将无 3C 认证、假冒伪劣甚至召回批次的残次品混杂其中,通过美化商品描述、虚构可靠货源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当这些脱离安全监管的充电宝重新流入市场,其带来的安全隐患更甚,且源头难以追溯。更令人担忧的是,伴随 3C 认证成为充电宝流通的硬性标准,伪造认证贴纸的黑色产业链迅速滋生。商家通过批量制作、贩卖假 3C 标识,让 “三无” 充电宝披上合规外衣,成为高悬在旅客头顶的 “移动炸弹”,将对公共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追根溯源,这一乱象的滋生,实则是多方监管链条断裂的必然结果。作为安全管控首道防线的机场,尚未建立标准化的违禁物品处置机制 —— 除少数大型机场与专业回收机构达成合作外,多数机场安检后的充电宝仅作简单堆积存放,既未及时销毁也缺乏流向追踪,让本应终结违规充电宝流通的 “拦截点”,异化为灰色交易的 “中转站”。二手交易平台则充当了乱象蔓延的 “放大器”,不仅纵容 “机场充电宝” 等敏感关键词出现在商品标题,更对商家模糊产品信息、
虚构货源等违规行为视而不见,为问题商品流入市场大开方便之门。而监管部门在面对快速迭代的黑色产业链时,暴露出信息获取滞后、跨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使得灰色交易得以在监管盲区中肆意扩张。
治理乱象,斩断灰色产业链需压实多方责任。机场应构建标准化闭环处置体系,从拦截、暂存到回收销毁全流程留痕,并主动公开处置信息,以透明化挤压灰色交易空间;二手交易平台需建立严格准入审核机制,对以 “机场充电宝” 等敏感词为噱头的商品进行重点筛查与过滤,一旦发现违规立即下架并封禁商户;监管部门要依托区块链等技术搭建跨部门追溯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协同执法,精准打击伪造认证、非法流通等违法行为。唯有形成机场严控源头、平台严管流通、监管严打链条的治理合力,方能彻底根除安全隐患,重建市场秩序。(西南大学 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