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6月30日,河南启动民营企业培训攻坚工作,2300多名企业家、干部和创业者齐聚一堂。这是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又一激发民营经济新动能、提振信心的重要行动,饱含着河南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深情牵挂,是为民营企业“强筋壮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践。
民营经济是信心经济,河南给的是“定心丸”。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当下经济格局中,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比如,网络上爆火的硬核科技“杭州六小龙”,此次培训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河南作为民营企业大省,一直用心用情支持,精准落实惠企政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优化环境助企发展…… 如今,政府“添力”,为民营企业注入新动能。但企业发展难免遇困,河南此时开展培训攻坚,就像一场“及时雨”,既解知识之渴,又破心结之困。培训瞄准四类主体,无论是工商联执委企业的“领头雁”,还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生力军”,抑或怀揣创业梦的“逐浪人”,甚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护航者”,都被纳入其中。通过形势教育和政策宣讲,让大家看清大势,知道国家支持的决心坚定不移,明白政策红利正源源不断释放。如此一来,信心足了,发展的劲头自然更足。
看河南发展,民营经济是重要窗口。泱泱中原大地,半部民营发展史。这场培训攻坚行动,彰显着河南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与大视野。河南是民营经济先发地,从1984年王守义父子创建十三香加工厂起,40多年间,河南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如今已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拉动投资主力量、改革创新主引擎。截至2024年底,河南民营经济主体达1081.7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对全省GDP、城镇就业的贡献率分别超55%、90%。这组数据彰显了民营经济的强劲活力,更折射出包括胖东来、蜜雪冰城在内的豫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发展密码。河南深知,只有民营企业活力足、发展好,经济大盘才能稳如泰山,民生福祉才能持续增进。此次培训攻坚,不仅着眼于当下企业面临的困难,更立足长远,为河南民营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
政策红利不是“纸上画饼”,河南端出的是真家伙。培训内容里,“新领域”“补短板”等词格外醒目。这背后,是河南对民营经济的精准把脉:传统产业要转型,新兴产业要抢滩,关键靠创新。虽然河南有超千万家民营市场主体,但“大而不强”的短板明显。这次培训瞄准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用政策催化剂,让“潜力股”变“绩优股”。比如,对初创企业扶一把,给技术搭台子,为人才铺路子,河南的“硬核”,是让企业看得见真金白银,摸得着发展路径。“练内功、补短板”,是帮助企业强身健体,让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奔跑。“新领域、新生代”,如同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新大门,引导企业探索新领域,培养新生代企业家,河南就是要让民营经济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发展的赛道上抢占先机。
河南的培训攻坚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课程将“新生代”企业家单列,既传生意经,更授方法论,教他们用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思维闯市场。有企业家感慨:“过去拼胆量,现在拼头脑。政府给我们‘换芯片’,企业才能‘换赛道’。”干部和企业家同班学习,体现的是双向奔赴。这场培训,干部也坐进课堂,这传递的是一种治理智慧:服务企业,不能“隔着玻璃看”,而要“卷起裤腿干”。干部懂经济,政策才接地气;企业家知政策,发展才少绕弯。河南的“硬核”,是打破“你干我看”的旧思维,构建同学共进的新生态。就像黄河水与岸边的树,彼此滋养才能生生不息。
从豫商崛起到“豫造升级”,河南民营经济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鼓点上。今天的培训攻坚,是播种,更是宣言:在这里,民营企业绝不是配角,而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这里,政府不当甩手掌柜,而是与企业携手闯关。河南的“硬核”,终将化作万千企业的“硬气”——硬在技术,硬在品牌,硬在全球竞争力。(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