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7岁女子李福贵(李亚云),从2024年起就开着小货车穿梭于各个村庄,和老人们亲切互动,被网友称为“卖菜西施”。6月27日,媒体报道《女子福贵,“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博主“李福贵”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朴实无华,这是千千万万河南人的写照。”网友们纷纷为李福贵加油,新华社转载报道并点评道:“既然改变不了,就把苦日子过成花。”
“卖菜西施”李福贵突然走红,感动万千人,不仅见证了“朴实无华”也可以“华丽转身”,而且给人以深刻启迪:困境“困”不住人,破茧方能成蝶。
“破茧成蝶”是人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成语,也时常成为中小学作文的主题。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破茧成蝶”的少之又少。李福贵的故事之所以励志和感人,最根本的就在于她做到了“破茧成蝶”。
众所周知,蝴蝶需经历蛹化阶段中艰难破茧的过程,才能翩翩飞舞,这是生命的蜕变与新生。其实,个人的发展,也往往要经历“破茧”的过程。破茧而出,意味着成长、蜕变,更意味着在新境遇下的探索与开拓。
先破“心弱”之茧。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特别是在遭遇重大挫败,面临人生苦难,而又无人相助,难以破局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陷入苦闷、自怜、绝望的困境而不能自拔。李福贵父母均是存在严重智力残缺的残疾人,父亲现在学会了做饭,而母亲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021年之前,家里的一切全靠爷爷奶奶,奶奶去世后,家里的重担压在了爷爷和李福贵的身上。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对任何一个孩子而言,都是巨大的苦难。这就像难以破解的“茧”,可以困住人的一生。如果“心力”不够强,李福贵有太多的理由被困住。但是,面对命运的困难,她不仅能够挺了过来,而且感动和温暖了别人,说明她没有被困难打败,更没有自卑自怜。
出名之后,李福贵表示:“我希望传递一种热爱生活的价值观。我觉得生活非常美好。像我这种家庭的人,都如此热爱生活,你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呢?”由此可见,生活之困无法困住李福贵的心,生活之苦也不改其乐。只有战胜“心弱”之茧,才有可能最终突围破局,李福贵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破“力小”之茧。心动还要化作行动,才能让自己的实力、能力变强。李福贵五六岁就帮助爷爷奶奶操持家务,14岁上初二时就外出去烧烤摊打暑假工贴补家用,15岁初中毕业后辍学挣钱,在当地发过传单、干过护肤品推销,还学过化妆。这些经历对当时的李福贵而言想必很苦很难,充满了汗水与泪水,但经历了之后,她的意志变坚强了,能力变强大了,能够独立面对生活,也为有朝一日“破茧而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破“成见”之茧。当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进城,李福贵却走进乡村,为农村的留守老人们带去日用品,也送上问候与关怀。这是一种“破茧”,破的是成见之茧。当不少网红为了流量而不惜制造噱头甚至“擦边”,她坚持以朴实无华的形象、语言和拍摄手法,记录日常的点滴。这也是一种“破茧”,破的是浮躁之茧。破茧成蝶,不仅是力量到质变的积累,更是对成见的突破。
“既然改变不了,就把苦日子过成花。”李福贵的“逆袭”之路告诉我们,只有破“心弱”“力小”“成见”之茧,方能实现美丽“蝶变”,以质的飞跃开创新生活,开创新局面。(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