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二手烟:被默许的日常暴力?

2025年07月02日15:29

来源:大河网

深圳卫生健康委公众号发布的“二手烟,其实是一种霸凌”,在喧嚣的信息洪流中骤然激起千层浪。这声呐喊不仅道破了非吸烟者健康权被肆意践踏的处境,更刺穿了社会集体默许的某种麻木面纱——当烟雾弥漫于公共空间,本质乃是无形暴力在公然行使。

尽管全国已有24个省份、254个城市出台了控烟法规,现实却如寒冰般冷峻。法规条文散落各地,执行却步履蹒跚,成了纸面尊严的脆弱防线。公共场所吸烟者“理直气壮”而劝阻者“底气不足”的尴尬,深刻揭示出执法缺位与社会氛围稀薄的双重困境。法律孤军难以抗衡积习的庞大阴影,其效力必然在灰色地带层层消解。就像过去部分普速列车曾允许在车厢连接处吸烟,烟雾顺着通风口蔓延整个车厢,让乘客被迫承受“移动的暴力”,直到全面禁烟新规实施后,这样的场景才逐渐消失。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营造一种让“霸凌”无处遁形的社会气场。上海的经验如同一束穿透雾霾的光,不仅靠“室内全面禁烟”的铁腕执法,更以“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的精准引导与科学布局,构建疏堵结合的治理网络。年均220万元罚单的背后,是规则意志的坚定外显。当清晰标识、规范吸烟点与严格执法编织成一张巨网,违规吸烟者便不再理直气壮,而是暴露于无形压力之下,成为公共空间中刺目的“异类”。如今在高铁网络覆盖的3.8万公里铁轨上,“全程禁烟”标识醒目且严格执行,乘务员与电子烟雾报警系统织就监督网络,任何违规行为都无处遁形,为公共场所控烟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唯有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拒绝霸凌的堡垒,每一道目光都化为监督的利剑,方能使烟雾散去后澄澈显现的,是公民尊严不可侵犯的边界。

在家庭这个法律难以完全覆盖的私人领地,二手烟霸凌的阴影尤为沉重。当亲人吐出的烟雾在家中弥漫,对健康的侵害往往被扭曲为“习惯”或“自由”而遭默许。这更表明:祛除二手烟暴力的真正根基,是全社会对健康呼吸权不可让渡的深刻觉醒。每一句“这里禁烟”的勇敢发声,每一次对违规吸烟的坚定劝阻,都在合力重塑公共场域的行为规范。当拒绝二手烟从个体权利升华为公共空间的集体意志,霸凌者将彻底失去赖以横行的灰色土壤。

文明的力量在于对细微暴力的敏感与对个体尊严的守护。当禁烟标识不再孤单伫立、当劝阻之声不再怯懦微弱,那些曾弥漫的烟雾终将消散于无形。规则与公意编织的巨网,终将让每一缕强迫他人承受的烟雾都成为无处遁形的耻辱标记,正如如今穿行在神州大地的每列高铁,以零容忍的态度捍卫着亿万乘客的健康呼吸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若云)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