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警惕“订单农业”陷阱,守护农民丰收希望

2025年07月03日13:10

来源:大河网

“订单农业”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一座桥梁,让农产品产销对接更顺畅,如同铁路贯通不同区域,促进经济交流。然而,近年来一些“订单农业”骗局频出,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成为破坏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拦路虎”。防范“订单农业”骗局,已成为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业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

识破骗术“迷魂阵”,看清虚假订单真面目。“订单农业”骗局的骗术层出不穷,就像一个个精心布置的“迷魂阵”,让不少农户在利益诱惑面前失去了辨别能力。一些不法分子会以高价收购农产品为诱饵,与农户签订看似诱人的订单合同。比如,承诺收购价格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还保证包销,让农户觉得稳赚不赔。这些虚假订单往往存在诸多漏洞。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收购时间、付款方式等关键内容表述不明。当农户辛辛苦苦将农产品种植出来后,不法分子便以各种理由拒绝收购,或者压低收购价格。例如,以农产品质量不达标为由,但所谓的“标准”在合同中并未明确界定,农户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有些骗术更为隐蔽,不法分子会要求农户购买指定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声称这些是保证农产品符合收购标准的必要条件。农户为了履行订单,往往会听从他们的建议。然而,这些生产资料要么质量不佳,要么价格虚高,农户不仅在生产过程中遭受损失,最终还可能面临订单无法履行的困境。

筑牢防范“防火墙”,增强农户风险抵御力。为了防范“订单农业”骗局,必须筑牢防范的“防火墙”,增强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首先,要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可以通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农户了解“订单农业”的常见骗术和防范方法。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定期组织农业专家和法律工作者为农户进行培训,讲解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农产品市场行情等知识。让农户明白,在签订订单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明确的内容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同时,要对收购方的信誉和实力进行充分了解,避免与信誉不佳的对象签订合同。其次,建立健全农业市场监管机制也至关重要。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规范合同签订和履行行为。对于虚假订单等违法行为要及时查处,维护农业市场的正常秩序。这就像铁路的监管部门,严格把控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秩序,确保列车正常行驶。此外,还可以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让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环节都有迹可循,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因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

畅通维权“快车道”,保障农户合法权益。当农户遭遇“订单农业”骗局时,畅通的维权“快车道”是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目前,农户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维权成本高、程序复杂等问题。因此,要完善相关的维权机制,让农户能够便捷、高效地维权。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农业纠纷调解机构,为农户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当农户与收购方发生纠纷时,可以先通过调解机构进行协商解决,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机构要公正、公平地处理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简化司法程序,降低农户的维权成本。对于涉及“订单农业”骗局的案件,法院可以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理进度。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让他们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当遭遇“订单农业”骗局等风险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减轻损失。

“订单农业”本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好模式,但“订单农业”骗局却给这一模式蒙上了阴影。我们必须识破骗术“迷魂阵”、筑牢防范“防火墙”、畅通维权“快车道”,让农户在“订单农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农民的丰收希望,让农业经济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陈松)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