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中,多个专业备注招生的对象是本科毕业生,引起了网民关注。“本升专”一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传统教育观念中,学历层级似乎是一条不可逆的上升阶梯,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博士,一路向上才是常规路径。然而“本升专”现象打破了这种固有认知。表面上看,本科生报考专科院校,是从更高学历层次转向更低层次,与大众认知中的学历提升背道而驰。但深入探究,这一选择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本科生追求的并非学历的外在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技能提升。
在当今社会,文凭固然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但拥有真正的本事才是立足的根本。许多本科生在经历大学学习后,发现自身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有些本科生甚至竞争不过专科生。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为例,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等,这些专业培养的是直接面向铁路行业的技术人才,其技能要求高且专业性强。对于有志于进入铁路系统工作的本科生来说,通过在专科院校的针对性学习,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弥补自身短板,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就如同习武之人,在掌握了一定理论基础后,通过专项训练提升实战本领,从而在江湖中立足。
“本升专” 现象也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长期以来,教育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一些本科教育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机会。而专科教育则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训练,强调学以致用。本科生选择专科院校,促使教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的能力发展。专科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设置课程,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实际项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真正实现了育人的目标。
从另一方面讲,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转变。过去,学历往往被视为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唯学历论”一度颇为盛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务实,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本升专”的出现表明,社会逐渐认识到,学历只是一个阶段的证明,能力才是决定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关键因素。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打破学历歧视的壁垒,营造更加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当然,“本升专”现象的出现也给教育部门和高校带来了启示。教育部门应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要多些“适销对路”的考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则需要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科生报考专科院校的“本升专”现象,不是对学历的否定,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和理性回归。它让我们看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而不是单纯追求学历的高低。“一招鲜吃遍天”,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只要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能力,无论何种路径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