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资本浪潮裹挟着不确定性奔涌而来,中国证监会执 “稳定之舵”,以科创板、创业板为破冰之戟,在资本市场的壮阔海域中开辟出新一轮改革的璀璨航道。这不仅是监管智慧的精准落子,更是为中国经济巨轮注入强劲动力的关键引擎。
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活力之源”,其稳定与否,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逆全球化暗流与地缘政治迷雾交织的当下,证监会将市场稳定置顶为监管核心,恰似为风雨中的航船锚定压舱石。常态化稳市机制的构建,从交易规则的精雕细琢到风险预警系统的智能升级,尽显未雨绸缪之姿。债券市场领域,面对房企债务阴云与城投债压力,监管层迅速亮剑,收紧发行审核“阀门”,重塑信用评级“标尺”,织就“风险监测-预警-处置”的立体防护网,2023年债券市场违约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恰似乌云渐散,市场信心重燃。私募基金领域,超百家违规机构被清退,乱象丛生的丛林法则退场,取而代之的是规范有序的资本清流,为实体经济输送“真金白银”。
根基稳固,方能行稳致远。科创板与创业板宛如资本市场的 “创新双子星”,以星火燎原之势,重塑中国经济的创新版图。科创板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卡脖子”深水区,用“亏损上市包容”“第五套标准”等制度密钥,解锁寒武纪、中微公司等硬科技企业的成长密码;创业板扎根“三创四新”沃土,借注册制东风,为新能源车企、生物医药新锐搭建资本云梯。截至2024 年底,科创板、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达10.2%和6.8%,远超A股均值,创新活力喷薄而出。更深层的制度革新同步推进,并购重组规则焕新,鼓励龙头企业攥指成拳,提升国际竞争力;再融资制度优化,让资金化作甘霖,精准浇灌高研发、高壁垒的创新之花。某新能源车企百亿定向增发,加速固态电池技术攻关,推动行业从“追赶者”蜕变为“领跑者”,正是改革赋能的生动注脚。
对内改革蹄疾步稳,对外开放亦铿锵有力。证监会以主场优势为磁石,广纳全球资本活水。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扩容“沪伦通”、升级ETF互联互通,A股市场化身全球资本的“避风良港” 与 “价值富矿”。2024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超3000亿元,MSCI中国指数权重攀升,国际资本用真金白银为中国市场投票。这场开放,绝非简单的门户洞开,而是以国际规则为镜,打磨“中国资本市场样板”。跨境监管协作升级、与国际指数深度联姻,中国资本市场在开放中淬炼,既助力本土企业逐鹿国际舞台,也为全球投资者呈上共享中国发展红利的“金色请柬”。
回望改革征程,证监会“稳市场、促创新、扩开放”的组合拳,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长卷。当稳定基石坚如磐石,创新引擎轰鸣作响,开放之门洞见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以更矫健的身姿,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色引擎”,在世界金融版图上镌刻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韩盼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