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近三年,西南石油大学的毕业生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基层一线就业的占比达80%以上,扎根西部就业创业的占比达70%以上。“基层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阔空间,更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蹲苗地’‘大舞台’。”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肖虎说,基于这种认识,西南石油大学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当作学校就业工作的“重头戏”。
西南石油大学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具有“全覆盖、全过程,精准化、特色化”的特征。“大一入学教育,激发基层就业热情;大二社会实践活动,感知基层就业情况;大三就业考察实践,了解基层就业需求;大四求职应聘行动,实现基层就业梦想。”逐级推进、环环相扣,实实在在、充分体现了基层就业意识的提早培育、基层就业能力的及时夯实和基层就业韧性的牢固储备。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建设者和接班人。时至今日,广阔的西部、火热的基层,国家需要的地方一直在等待,需要太多青春力量的奔赴与动能。基层就业,不是缓解就业困境的一时之策,而是建设美好生活的长久之计。基层就业,不是“跳出农门”与“无奈归乡”的尴尬与两难,恰是“家乡花了这么大的成本把我培养出来,我应该回去建设家乡。”的逻辑必然,实属“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帮家乡摆脱贫困。”的返璞归真。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三年来扎根西部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占比达70%以上,这样的大学就业指导工作本身有声有色、可圈可点,甚至可以说该校的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高等教育职责履行本身,也可以说是相当到位的。
就业指导是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曾几何时,这项直接关乎毕业生人生走向和职业选择、前途命运的工作,似乎一直处于“看不见”的地方。其存在感似乎只是在临毕业开大型招聘会或者统计就业率的时候才能刷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企业应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脱节和错位,上大学学什么、为什么,将来毕业做什么的基本认知和职业理想始终有待澄清。“闷头挣学分、毕业一脸懵”的状况在近年来得到极大改善,各大高校特别是一些重点文科院校和地方专业院校开始深度前置就业指导特别是基层就业指导意识,从大一延伸到大四,把“时代新人”“天之骄子”的荣耀和“国之栋梁”“生活主人”的责任紧密结合起来、融汇于心,就像西南石油大学所做的那样,这是形势使然更是发展所需。
上好就业大课,是一场高教变革。实行就业指导“包干制”,不仅要有校领导、院领导、行政干部、辅导员参与“包干”,更要有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放下身段、接着地气,联系基层、包干推进,真正打通课堂教学、理论传输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不定期举办“榜样分享会”,让基层就业发光发热的学长们回校传经送宝,让学弟学妹们尽早矫正职业取向。设立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给毕业生以清晰专业的指引建议。高效打造“云就业”服务平台,让大数据的力量把基层的需要与呼唤挂在网上。举办“小而精、专而优”的招聘活动,实现高校学子与基层单位面对面、点对点的就业洽谈。撬动校友资源,力争招聘季“天天有宣讲、周周有双选、月月有专场”,把好工作送到校园里。专门举办基层就业出征仪式,增强荣誉感、使命感,真正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扶上马,送一程”,让更多莘莘学子有为青年在祖国西部和基层的广阔天地挥洒青春、贡献力量,夯基筑础,扮靓祖国。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适度加大,是应该的,将收获无比丰厚的回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