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记者暗访曝光了福州、广州、深圳等地的“医美速成班”,仅需三天培训,“零基础”学员就能摇身一变成“医美专家”。更令人心惊的是,在培训现场,一名女孩被注射美容针剂后当场昏厥,险些酿成悲剧。当针管成为“玩具”,当生命沦为“练手”的代价,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行业乱象,何时才能终结?
医美本应是帮助人们追求美的行业,如今却因乱象丛生,变成了 “毁容”“夺命”的高危行业。这些非法医美速成班,不仅使用未经备案的药品,培训师毫无资质,还公然传授规避监管的方法,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当成赚钱的筹码。学员在短短三天内,连面部基础结构都没搞清楚,就敢拿起针剂给人注射,稍有不慎,面瘫、失明等严重后果便可能接踵而至。一旦发生医疗事故,这些速成的“医美从业者”和非法培训机构往往无力承担责任,消费者只能独自承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医美乱象为何屡禁不止?市场需求的膨胀和民众求美心态的急切,为非法医美提供了生存土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愈发强烈,医美市场迅速扩张。不少人被虚假宣传误导,幻想通过简单的医美手段就能实现美丽蜕变,忽视了其中的风险。同时,非法医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诱惑。速成班打着“日收入无上限”“跨行业也能月入三万”的幌子,用金钱诱惑学员,让他们甘愿冒险从事非法医美活动。而这些非法机构通过使用低价劣质的药品和器械,压缩成本,获取暴利。另外,监管难度大也是重要原因。非法医美场所隐蔽,常设在快捷酒店、居民楼等地,且人员流动性强,给监管部门的查处带来困难。医美行业涉及多个部门的监管职责,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不够顺畅,也容易出现监管漏洞。
2023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严禁利用、冒用或者虚构国家机关、科研机构等名义对医疗美容培训机构进行推荐或者证明。2024年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制定《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要求针对医疗美容等重点执业活动开展联合专项整治。一针休克,医美乱象何时休?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美乱象,还需多管齐下,精准整治。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巡查,对可疑场所重点关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不能让非法医美有“喘息之机”。同时,强化跨部门协同合作,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形成合力,信息共享,联合执法,不给非法医美留下监管空白。对于非法医美机构和从业者,要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不仅要罚款,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威慑。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通过公益广告、社区宣传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非法医美的危害,明白追求美要选择正规机构。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监督,让非法医美无处遁形。
美丽不应建立在生命风险之上,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医美速成班,莫拿生命当儿戏!期待相关部门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痛下决心,真抓实干,使监管利剑真正“长牙齿”,让医美行业回归正轨,真正成为帮助人们实现美的行业,而不是让人谈之色变的“美丽陷阱”。(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