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88 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在北平西南卢沟桥悍然发动 “七七事变”,炮声撕裂了华北的夜空,也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今天,当历史的回响穿越时空,它警示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纪念“七七事变”,就是要在血与火的记忆中铸牢民族魂魄,将屈辱与苦难淬炼为砥砺前行的钢铁意志,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以矢志不渝的奋斗姿态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奋勇进发。
铭记革命历史,不忘筚路蓝缕的“来时路”。88载岁月流转,冲刷不尽那段山河破碎的惨痛记忆,磨灭不了那段同仇敌忾的烽火岁月。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响彻云霄的最强音。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党派、地域、阶层,以空前的团结凝聚成钢铁长城。“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的佟麟阁将军,身先士卒,血洒南苑;“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赵登禹将军,挥舞大刀,壮烈殉国;无数像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官兵那样的无名英雄,用血肉之躯阻挡侵略者的铁蹄。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悲壮呼号中,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用鲜血书写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用信念铸就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决心。这段用生命和忠诚谱写的壮烈史诗,绝不容许在时光中褪色。吾辈当以先辈为镜,深刻铭记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筑牢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将对民族、对国家的赤诚之心熔铸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之中。
铭记革命历史,走好行稳致远的“脚下路”。历史是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启迪未来的灯塔。回望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悍然发动攻击,战火迅速蔓延,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此后,日寇的铁蹄踏遍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骇人听闻的惨案。八年间,国土沦丧,生灵涂炭,数千万同胞伤亡流离。这段浸透血泪的苦难史,深刻昭示着“落后就要挨打,分裂必遭欺凌,自强方能自立”的至理箴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行的道路绝非坦途,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荆棘坎坷在所难免。我们唯有坚持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瓶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铭记革命历史,坚定劈波斩浪的“未来路”。每一次对历史的深沉回望都是为了凝聚迈向未来的磅礴力量。铭记那段山河泣血的岁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的种子,而是为了在历史的镜鉴中汲取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伟力,为了知耻而后勇、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坚定地前行。今天,我们身处伟大时代,共享和平阳光,见证国家繁荣富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新征程的接力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永远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在时代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复兴的伟业中劈波斩浪。
居安必思危,盛世犹须警钟鸣。今天,站在卢沟桥畔,回望那历史的硝烟,我们更应坚定“吾辈当自强”的信念。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勠力同心、踔厉奋发,无惧任何风浪险阻,坚决捍卫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努力创造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辉煌业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