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什么一只活鸭上百元,一只烤鸭只要25元?”的话题跃上热搜。经过一番考证,答案浮出水面——品种好、成本低,街头烤鸭用的是樱桃谷白羽肉鸭,“吃得少、长得快”,养殖成本较低;分开卖更挣钱,用来做烤鸭的鸭身,仅占肉鸭总体价值的25%左右,真正值钱的是鸭翅、鸭胗、鸭毛等部分。售价25元一只的烤鸭,店家仍有可观利润。
一只烤鸭25,甚至更低,背后是智能化时代的工业奇迹,比如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一个养鸭场,依托“智能化环控系统”,一个饲养员可以管6万只鸭子,成本低、总量大。同时,烤鸭“真身”往往都是樱桃谷白羽肉鸭,这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新品种,权威统计显示,2022年和2023年1—6月,樱桃谷鸭出栏量在我国白羽肉鸭中已占据60.50%份额,这种鸭天生长得快、不挑食。自然生长就可以,30天即可出栏,根本用不着“上激素”,用激素反而是赔钱的买卖,不管是小养殖户还是大农企,谁会做赔本买卖呢?
所以,网上流传的所谓街边烤鸭是激素鸭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就像一些小道消息中的色素恐惧、添加剂恐惧一样,往往都是子虚乌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科技水平、工业规模和市场意识,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掺杂使假、胡整狠活的“旁门左道”“邪门歪道”本身因为成本太高、收益太低而实实在在划不来了,还不如借助科技发展、产业变革和公平竞争的东风树立长期主义,走正道、做长久生意。
一只烤鸭25,是不是低得离谱?消费者替厂家和商家“着急”的背后,可能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某种担忧和焦虑。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实在要尽快破除。这有赖于信息公开、现身说法和算细账的大力推进。比如,与一般认知不同,烤鸭只是一只鸭子总价值的很小一部分,还有鸭脖、鸭爪、鸭翅、鸭胗、鸭毛等都可以赚钱,从小零食到羽毛球,没有鸭子辐射不了的领域。这些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需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多姿多彩。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日常消费现象,肉蛋奶菜的价格变迁,火锅、麻辣烫、茅台雪糕、提苏米拉的风水轮转,背后都是时代变迁的蛛丝马迹。能够更精准细致聚焦地从抽丝剥茧、斑斓揉碎、精打细算的角度,把这些现象背后的道道和道理讲清楚、说透彻、聊明白,也是坚定信心、充溢希望、消除误会、杜绝谣言的重要路径。
有关商家和企业以及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也要勇于站出来以视频图文的方式,出声发言、以正视听,让更多普通群众能放心消费街边正儿八经的一只烤鸭。(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