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将顾客剩面二次销售,商家“诡辩”比剩面更恶心!

2025年07月07日15:26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上海一面馆被曝将顾客吃剩的面条回收,仅更换浇头后再次售卖。面对消费者质疑,店家不仅毫无悔意,反而振振有词“诡辩”:“你接受了我的退款,你就不应该这么说。”“你怎么知道上一个人就是有病的呢?”这种将顾客健康视若无物的态度,比“二手面”本身更令人作呕。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已立案调查,涉事面馆暂停营业,但事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隐患、商家道德滑坡及监管漏洞,仍值得深刻反思。

剩面二次销售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幽门螺旋菌等致病性微生物,若消费者口腔有溃疡或消化道破损,极易造成疾病传播。同时,餐饮业的根基在于“食以安为先”,而此类行为让消费者对堂食、外卖均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引发带醋验餐的无奈调侃。另外,少数无良商家让整个餐饮业蒙羞,劣币驱逐良币,合规经营者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为何商家敢如此肆无忌惮?违法成本低。当前对类似行为的处罚多为千元级罚款,远低于商家通过“回锅菜”节省的成本,导致部分商家心存侥幸。监管存在盲区。后厨操作隐蔽性强,仅靠突击检查难以覆盖所有违规行为。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部分顾客因怕麻烦或取证难,选择息事宁人,助长商家的嚣张气焰。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涉事面馆的行为已涉嫌违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可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若造成消费者健康损害,还需承担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将顾客剩面二次销售,商家诡辩比剩面更恶心,别让“退款”成“封口费”!要让“二手面”不再回锅,还需打好“组合拳”。要监管升级,从“事后罚”到“事前防”。明厨亮灶全覆盖,强制餐饮店在后厨安装高清摄像头,实时联网市场监管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后厨直播;突击检查+AI识别,利用智能分析系统,自动监测异常行为(如回收餐盘二次加工),并推送执法线索;“黑名单”联合惩戒,对屡犯者纳入信用档案,限制其法定代表人一定时间内不得从事餐饮行业。

也要给消费者赋能,让维权更便捷。一键举报通道,在“随申办”等政务APP增设食品安全举报模块,支持视频证据上传,几小时内必回复;“吹哨人”奖励制度,对提供有效线索的消费者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还要行业自律,让诚信成为生存底线。设立食品安全承诺金,餐饮企业需按规模缴纳保证金,违规者直接扣罚并公示;实施“阳光菜单”计划,要求商家标注食材来源、废弃记录,接受公众监督。

“退款”绝不是“免责金牌”,安全才是底线。商家“退款了就别闹”思维,暴露的是对法律的漠视和对消费者的蔑视。食品安全没有小事,每一次妥协都是对无良行为的纵容。唯有监管铁拳、消费者觉醒、行业自律三管齐下,才能让“回锅面”彻底消失,让每一顿饭都吃得放心、吃得有尊严。否则,今天容忍“二手面”,明天就可能面对更严重的食品安全灾难——到那时,再多的“退款”也换不回公众的信任。(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