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土狗的禁与养,考验城市治理的智慧

2025年07月09日15:53

来源:大河网

城市治理是一道复杂的方程式,而犬类管理则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变量。近几个月来,广州、深圳、长沙等多地相继宣布对土狗“解禁”,这一关乎传统犬类——中华田园犬生存空间与城市公共安全的议题,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网络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碰撞,体现了公众对本土文化传承的关切,也折射出城市管理在平衡多元诉求时面临的现实考验。

如何以法治思维、人文关怀和精细化管理,破解土狗“禁与养”的治理难题,不仅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深度检验,更是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养犬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加快推动养犬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这为全国城市如何平衡养犬需求和妥善解决人犬矛盾提供了指导方向。

从历史维度看,中华田园犬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伙伴,历经千年自然筛选与人文驯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瑰宝。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人类的高度聚集,土狗的饲养正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挑战。如部分土狗未经系统性社会化训练,对陌生人警惕性较高,加之部分养犬人文明意识薄弱,容易引发犬只伤人、噪音扰民等问题,威胁公共安全与生活秩序。

事实上,犬类管理的本质从来不是简单的“禁”或“放” 的二元选择。无论是守护本土文化基因,还是保障市民生命健康,都是城市治理必须兼顾的民生需求。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以问题为导向,以法治为依托,在尊重传统与维护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绣花功夫探索出一条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体现人文关怀的犬类管理新路径。

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是解开土狗“禁与养”难题的关键钥匙。如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应以制度规范与刚性管理为核心,采取“严管不禁养”策略,划定重点管理区域,强制实施犬只登记、芯片植入、疫苗接种,严格要求牵绳、佩戴嘴套等,突出管理的“硬”标准;中小型城市,则应以人文关怀与柔性引导为路径,借鉴大城市经验,适当放宽标准,通过明确基础规范、融入人文关怀,开展文明养犬宣传,引导市民树立正确养犬观念,善于运用“软”举措;同时,各城市都应当共同完善流浪狗收容救助与领养体系,支持和鼓励社会对流浪狗救助,从源头减少矛盾与隐患,营造和谐的人犬共处氛围 。

总之,对于土狗的禁与养,要始终坚持找准对文化传承、公共安全与市民养犬需求的平衡点,以精准施策替代“一刀切”,以多元共治化解矛盾,让中华田园犬在现代城市中找到生存之道,实现人与犬、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彰显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杨函锦)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