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郑州连日高温,郑州又火了。媒体纷纷前往郑州,报道郑州地铁的公共通道变成了市民们的“避暑山庄”,这一举措受到了市民点赞。
从“蹭凉”到“享凉”是一个城市包容性的体现与传播。往年当户外热浪滚滚,室内空调成为奢望时,郑州地铁的站厅层悄然多了一些特殊的身影——他们不是匆匆赶路的乘客,而是进来“蹭凉”的附近工人、外卖员和市民。与以往不同,这次,他们收到了地铁工作人员的主动邀请:“欢迎进来歇歇脚!”2022年成都地铁站就开始面对前来纳凉的市民就专设了纳凉区,随后洛阳地铁站也相继效仿此类举措,将“蹭凉”变为有组织的“享凉”,在酷暑中为城市撑起一片充满人情味的“遮阳伞”。
郑州地铁6月开始对外免费开放,设立了35个空闲纳凉处,纳凉地设立在非付费区站厅层,避开客流密集的主通道和安检口,通常在出入口附近或相对宽敞的区域。并且有着清晰的“纳凉休息区”指示牌。工作人员会主动引导有需要的市民到指定区域休息,并告知注意事项,进入地铁,你不仅可以看到席地而憩的环卫工人,还有市民打羽毛球,甚至地铁成了跳广场舞大妈的根据地。除了这些还设立了桌椅板凳和阅读书架,免费为市民提供雨伞、热水、充电宝和卫生巾,为有才艺的人还提供了地铁钢琴角,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弹奏一曲,这彰显的不光是歌声的传递,更是爱和文化的传播。地铁角的墙壁上展示着孩子们的艺术作品,这种随处可见的松弛感和自由感才构成了人民的幸福家园。
通过媒体采访,相关负责人介绍:“极端高温天气下,地铁作为公共设施,有责任和义务为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看到大家在门口徘徊,我们觉得与其‘堵’,不如‘疏’,主动提供规范、舒适的环境。”“设置专门区域并加强引导,是为了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地铁的正常运营秩序和乘客安全通行。” 环卫工以前中午没地方去,树荫下也热。现在能进来坐会儿,喝口水,吹吹凉风,缓过劲儿再干活,外卖小哥送单间隙能有个正经地方歇几分钟,不用蹲在路边,手机充个电,得到别人尊重的同时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同时孩子们也可以有一个快乐又安全的暑假,纳凉点提供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凉爽,更是心理上的慰藉和被城市接纳的温暖。
一隅清凉地,满城关爱情。郑州地铁的“纳凉区”,如同高温酷暑中的一眼“清泉”,润泽着需要帮助的人们。它超越了简单的避暑功能,成为衡量城市文明与治理温度的“标尺”。当公共设施主动放下身段,向烈日下的汗水敞开怀抱,传递的是一座城市的善意与担当。这份“清凉”的邀约,不仅驱散了身体的燥热,更温暖了人心,让“绿城”郑州在炎炎夏日里,散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清凉驿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让关怀成为抵御酷暑最坚实的力量。(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