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呼吁“同志”称呼回归主流,引发社会关注。称呼,这一人际交往中看似平常的元素,实则是映照个人修养、关系亲疏的一面镜子,折射着当前社会风气和人的精神风貌。对党员干部而言,规范称呼绝非小事,它直接关系党风政风,其重要性不可小视。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员之间不论职务高低,一直以“同志”互称。早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给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信中便提出建议,党内一律使用“同志”称呼,以取代职务称谓。此后,党中央更是多次出台相关文件重申这一规定。可见,“同志”二字不仅是简单的称谓,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规矩,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应当一以贯之坚持,使之在党内蔚然成风。
然而,曾几何时,党内互称同志的氛围有所淡化。“领导”“老大”“老总”“兄弟”“哥们”等称谓悄然盛行,甚至形成了一套心照不宣的“官场称谓学”。一时间,有职务必称职务、职位称高不称低、同级间称兄道弟,成了某种生存指南,“同志”二字反倒成了不敢轻用的“稀客”。这种将党内称呼等级化、江湖化、庸俗化的现象,不仅破坏了党内关系的严肃性,更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污染了政治生态。究其原因,还是个别党员干部心中的“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对党内民主平等认识模糊,错将职务当身份、视称谓为特权,沉迷于由此带来的优越感,最终掉入了“语言贿赂”的陷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多次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互称同志,就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让这一称呼回归主流,既能拉近党员间的距离,更能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保持清醒头脑、严守政治纪律,共同营造山清水秀的良好政治生态。
回归“同志”,绝非形式,重在实质。它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其严肃的政治内涵,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主动摈弃“官本位”思想,在重要会议、正式文件、日常交流中,主动带头,自觉、自然地互称同志,旗帜鲜明地引导分管领域和所在单位形成规范称呼的浓厚氛围,传递平等、尊重、团结的鲜明导向。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内关系庸俗化问题,将规范党内称呼作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破除“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重要切口和有力抓手,大力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通过持续不断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让一声声质朴而庄重的“同志”,重新成为党内最亲切、最庄重的声音。(罗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