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夏粮丰收端牢饭碗 筑牢大国发展根基

2025年07月11日15:24

来源:大河网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日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3816.0万吨,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的情况下,实现了稳产丰收。这一成绩来之不易,特别是在个别地方遭遇较重旱情的情况下,全国夏粮生产仍保持了基本稳定,充分展现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强大韧性和农业现代化的显著成效。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而夏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夏粮生产呈现出“总体稳定、区域调整”的特点,粮食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在播种面积略有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单产的微增实现了总产的基本稳定,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正是中国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科技种田”的重要突破,满满的“中国粮”,正是我们“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底气所在。

面对今年的旱情挑战,中国农业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受旱地区通过引水调水抗旱浇麦,大部分农田实现了有效灌溉,减轻了旱情影响,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高效的灾害应对机制,是多年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积累的成果。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些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强、农机作业条件好,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与此同时,气象预警、节水灌溉、良种推广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粮食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的夏粮丰收,是一场人力与自然力的精彩博弈。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招。今年夏粮生产的一个亮点是单产在不利条件下仍保持基本持平的水平。从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推广,到精准农业技术的落地应用,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广泛覆盖,到农民职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一系列举措共同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才能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夏粮丰收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耕地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这些新挑战的状况。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夏粮丰收的喜讯,让我们对端牢中国饭碗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源自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发力,源自农业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源自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只要我们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定不移地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就一定能够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让中国饭碗始终装满中国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小丽)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