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风高浪急,中国出口为何能逆势增长7.2%?

2025年07月16日18:23

来源:大河网

海关总署 7月14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积极态势,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在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为何能实现逆势增长?

完备的产业体系,为我国出口逆势增长提供了“压舱石”。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中国拥有极为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最终产品制造,各个环节都能在国内高效完成。这种完整性使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面临冲击时,展现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替代能力。这种产业体系的优势为出口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让中国出口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中保持了足够的底气。例如,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市依托航空、水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构建了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前5个月,航空运输进出口货物1439.1亿元,同比增长56.3%,占全市外贸总额的63%。郑州航空港区通过“四港联动”的多式联运体系,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赋予我国出口强大的竞争力。上半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9.2%,连续 9 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这充分表明中国产品的创新底色愈发鲜明。越来越多的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量体裁衣”地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同时,创新产品满足了不同地区客户的特殊需求,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大数据管理系统等,中国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赢得了海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多元的市场布局,为中国出口增强了发展灵活性。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挑战,中国积极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上半年,中国对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在保持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 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这种多元的市场布局使得中国出口能够分散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当某个市场出现波动或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时,企业可以及时调整出口方向,将产品销售到其他市场。多元的市场布局让中国出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能够灵活应对,保持增长态势。

尽管全球贸易形势依然严峻,多个国际组织下调了 2025年全球贸易增速,但中国出口凭借完备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及多元的市场布局,在总量增长、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了变量可控。中国工厂、中国商家积极应变求新,正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国制造”的招牌擦得更亮,在风高浪急的国际市场中稳步前行,让中国经济更加光明可期!(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瑾)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