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及安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该展览以 “甲骨千年 见字如面” 为主题,为香港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全方位展示甲骨文的魅力。甲骨文,这一古老的中国文字记录下一个朝代的日常,商朝这个存续500余年、距今3000多年的王朝,不再是典籍中的虚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烟火人间。
距今3000年前的黄河之畔,文明迅速发展,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记录下这一历程,为我们展示出一幅文化长卷。被称为“贞人集团”的占卜师群体,在钻凿、烧灼与祈问中,为商王朝的一切事务寻找答案。“今日吉不吉”“下一旬是否有灾祸”这些常规性问题最为多见,逢事必卜也反映出商王朝对神明的敬畏。甲骨文在后世不断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形式,在传播中华文化、促成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溯源问根,文化认同,甲骨文展览凝聚民族团结新力量。两岸三地,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常用语言等方面有差异,但我们都是炎黄血脉的延续,这一点是不容更改的事实。本次甲骨文展览时间定在7月份,正值暑期,方便更多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其中,在孩童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华裔张女士带着孩子从澳大利亚专程赶来,香港小学生陈希林因迷恋甲骨文而自主创造天马行空的汉字作品,我觉得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民族认同的“基因自信”。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对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民族团结正从历史传统升级为战略资源。本次展览在内地与香港同胞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人们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华文化,为国家未来发展释放源源不断的动能。
“天书”变“国潮”,科技赋能让甲骨文字“活”起来。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文化传播的途径,传统的单向传播较为枯燥,我们只能是历史文化的旁观者,而科技的介入改变了这一境况。XR技术重构文化感知方式,受众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文化传播效能得到极大改善。在本次展览中,观众戴上头显设备,便能在玄鸟的引领下,与商代王子孝己一同泛舟洹水,见证铜器铸造的炽热,亲历甲骨占卜的神秘,甚至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中感受商朝的磅礴气象,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姿态在香江之畔再次焕新登场。当甲骨文的刻痕遇见XR的光影,当商朝的玄鸟飞越维多利亚港,我们深刻感悟到:文明从不是尘封的过去,而是活着的现在。“甲骨文从典籍里、从博物馆里走出来,从‘冷门绝学’走进了大众生活”,马逢国会长的评价是对本次展览的充分肯定。
当甲骨文遇见东方之珠,当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文化的魅力在此刻得到充分释放。(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胡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