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出台《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以“有事不撒手、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不放手”的“四手”理念为内核,树立起新的“亲清坐标”——它不仅是行为准则,更是丈量河南高质量发展政商生态的精准标尺。
坐标横轴延伸的长度,标记着政府服务企业的热忱与担当,也代表着“亲”的刻度,丈量着服务主动性的半径。“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做到有事即到、无事不扰、服务高效”的要求,将“亲”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行动。从设立“首席服务官”到健全企业诉求“收集—转办—督办—反馈”闭环,服务半径正持续拓展。河南省政策直达和诉求响应平台畅通“平台+12345热线”诉求双通道,开设企业服务专席,全时在线解答企业咨询诉求,实现“即接即答”,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目前平台注册民营企业已达118万家。其实,这种“亲”的基因在中原大地早有传承——北宋范仲淹治理河南时兴修水利、整顿吏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恰与今日“有求必应”的服务精神一脉相承。当干部甘当“店小二”,主动缩短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政策暖意才能穿透纸面,化为企业发展的真实动能。
坐标纵轴标刻的高度,丈量着清廉底线的坚守程度,也是“清”的准星,标定权力运行的边界。“无事不扰”绝非消极躺平,而是对权力任性的刚性约束。《意见》严禁设置“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门槛,推行“扫码入企”“联合执法”等机制,正是为“清”构筑制度堤坝。新乡辉县推行“企业安静日”制度,规定每月10-30日除特定情形外不得入企检查,有效减少了行政干扰;郑州“码上查”行政检查系统运行以来,不仅实现执法全程可追溯,还可精准实施普法宣传、行政指导和法律风险防控。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亲’就是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这份“清”是干部抵制“围猎”的铠甲,更是企业公平竞争的氧气。当执法裁量权在阳光下运行,企业才能心无旁骛地攀登创新高峰。
真正可持续的政商生态,需要亲清辩证统一。深圳特区早期“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下形成的“清”的规则意识和“亲”的服务效率,是其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密码。河南的“亲清坐标”同样蕴含着这种制度竞争力,“亲清会客厅”,既为“亲”搭建起制度化桥梁,又为“清”设置了透明化场景。当干部以“清”守护底线,方能在“亲”中敢作敢为;企业因“清”获得公平,才更愿在“亲”中坦诚相见。这种生态所释放的能量,远超任何单项政策红利。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的今天,区域竞争已演化为营商环境的角力。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2%,但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仅微升至50.1%,市场信心仍需夯实。当此之时,河南以“亲清坐标”重塑政商关系,要求干部以“有求必应”诠释担当,以“无事不扰”恪守清廉,恰是直面挑战的关键落子。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河南共新设经营主体44.95万户,其中,新设企业12.97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5.39%。这一数据背后,正是对优化营商环境迫切需求的回应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投票。唯有“亲”的温度与“清”的硬度在发展中交相辉映,中原大地方能成为近悦远来的兴业沃土。
千年前范仲淹植下的黄河岸柳,今已亭亭如盖;今日河南刻下的亲清坐标,亦将在时光中生长为参天栋梁。当“亲”的担当与“清”的边界融入日常,政商关系的“河南范式”,便不仅是对营商环境的标注,更是在深刻回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与清廉共生的时代命题。其答卷的成色,终将由万千市场主体的蓬勃活力与中原大地的繁荣图景共同印证。(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毛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