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16 日的到来,河南正式踏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这一时期,是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又被称为“华北雨季”,河南也不例外。
河南,这个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处于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两个过渡带的省份,历来水旱灾害频繁。复杂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决定了防汛工作在河南的极端重要性。回顾往昔,河南曾遭受多起重大洪涝灾害,给河南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为全省的防汛工作敲响了警钟。
面对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河南早早行动起来,一系列防汛部署和措施有序推进。在工程建设方面,不断强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水库作为防洪的“王牌”,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淮河干流上游的出山店水库拥有6.19 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自2019 年建成下闸蓄水后,将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的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近 20 年一遇。同时,全省积极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关键控制性节点新建泄洪闸施工完成并具备泄流条件,有效提升了水库的防洪能力。目前,全省拥有2540座水库、1.74 万公里5 级及以上堤防、378 座大中型水闸以及14 处蓄滞洪区,这些水利工程通过日常维修养护和除险加固,运行状况总体良好,成为防汛的坚实屏障。
在监测预警层面,河南全力构建“天空地”立体监测体系,打造雨水情监测预报的“三道防线”。通过高科技手段,水文部门能够更精准地掌握雨情、水情,实现提前预警。这种快速、准确的预警机制,为抗洪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储备了价值4.59 亿的防汛抗旱物资,在重要防洪工程现场存放砂石料、块石,并组建了119 支、10394人的行业抢险队伍,为防汛抢险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和人力保障。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防汛工作绝不能有丝毫马虎与懈怠。“宁可十日空,不可一日松”,即便当前没有洪水来袭,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万全准备。一方面,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异常性、局地性愈发显著,难以精准预测。另一方面,防汛工作涉及面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到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再到抢险救援的高效实施,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安全度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巡查和维护,确保关键时刻不出故障。同时,要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此外,还需加大对公众的防汛安全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如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普及防汛知识和应急避险常识,让每一位公民都成为防汛工作的参与者和守护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汛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这个“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河南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绷防汛之弦,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以万全准备应对可能的洪涝灾害,守护好中原大地的平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