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码头,智能吊装设备昼夜运转,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7%;光伏厂区,硅片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出口额同比攀升23.6%;直播间里,农户对着镜头推介山货,农村网络零售额半年突破9000亿元……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在全球经济风浪迭起的当下,这份成绩单像一艘稳健航行的巨轮,既标注着前行的速度,更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深厚底气。
这份底气,来自产业筋骨的持续强健。经济增长不是空中楼阁,得有实打实的产业撑着。过去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半年卖出超过370万辆,跑出了20%的增速;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3.7%,精密数控机床精度提升至0.001毫米级。传统产业也在焕新,钢铁厂通过绿色技改降低能耗,纺织车间用智能调度系统提升效率。从高端制造到传统升级,产业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根系扎得深,枝干长得壮,任凭风吹雨打,总能向上生长。这5.3%的增长里,藏着无数车间的机器轰鸣,藏着技术工人的精益求精,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产业进步,构成了经济稳增长的坚实底盘。
这份底气,来自市场活力的不断迸发。14亿人的大市场,从来都是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新消费亮点纷呈:露营装备销售额增长近三成,智能家居产品销量翻番,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百亿单。更可喜的是,市场主体在逆势中成长,上半年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2.9%,平均每天诞生超过2万家市场主体。这些企业就像雨后春笋,在政策的沃土中扎根,在竞争的阳光里生长。从街角的早餐店到科创园区的实验室,从田间地头的合作社到跨境电商的海外仓,市场活力的涓涓细流,正汇聚成经济增长的浩荡江河。
这份底气,来自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始终是全球开放的坚定践行者。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更是达到6.8%。进博会签约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广交会上外商订单同比增长18%,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14%。这些数字背后,是宁波港堆满的集装箱,是重庆果园港的跨洲际班列,是广州展馆里外商竖起的大拇指。中国经济不是封闭的湖泊,而是奔腾的江海,既敞开胸怀接纳全球资源,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暖流。当其他国家忙着筑墙时,我们在搭桥,这种开放姿态带来的,不仅是贸易的增长,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5.3%的增长,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是无数劳动者的汗水浇灌的成果,是千万市场主体的韧性拼搏的见证。当前,全球经济仍在调整,前行路上难免有风浪,但只要我们稳住产业根基、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开放合作,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像参天大树一样,根深叶茂,无惧风雨。这股稳健前行的力量,既照亮着自家的发展之路,也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提供着宝贵的确定性——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担当与自信。(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