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青春如花自然绽放,何须手术刀强行雕琢?

2025年07月18日16:43

来源:大河网

正值暑假,不少医美整形机构迎来整容热潮。医生介绍,近年来整容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以前是准大学生想趁暑假“悄悄变美”,现在越来越多的准高中生也加入整容行列,前来咨询的求美者最小只有11岁。其中存在的风险不可不防。

  暑假来临,医美机构门庭若市,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正在蔓延:整容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从准大学生到准高中生,甚至11岁的儿童也加入了这场“变美”竞赛。在这场追逐外表的狂欢背后,是被忽视的健康风险和被扭曲的价值观。未成年人整容,无异于用手术刀切割尚未绽放的花蕾,不仅危及身体健康,更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

  从医学角度看,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尚未完成,贸然接受整容手术无异于一场危险的赌博。骨骼仍在生长,肌肉和软组织还在发育,此时进行隆鼻、削骨等手术,很可能导致面部比例失调、功能受损。正如医生所述,15岁患者植入假体后不得不取出修复的案例并非个例。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法机构为牟利不惜伪造年龄、篡改病历,使未成年人暴露在更大的医疗风险中。当商业利益凌驾于医学伦理之上,孩子们成为这场畸形消费的牺牲品。

  比身体伤害更深远的是价值观的扭曲。医美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将“颜值即一切”的观念植入未成年人尚未成熟的心灵,使他们误以为外貌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这种价值观的异化,使孩子们将自我价值过度绑定在外表上,忽视了品德、学识和能力的培养。一个社会若将容貌置于品格之上,将修饰外表看得重于充实内心,其代价将是整整一代人精神世界的贫瘠与扭曲。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医美干预都应被一概否定。对于影响生理功能的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小耳畸形等,早期干预反而能减少孩子的心理创伤。问题关键在于区分医疗必需与盲目跟风。当整容从治疗手段异化为消费行为,当求美欲望压倒理性判断,我们不得不反思:是谁在推动这场低龄化整容浪潮?除了谴责无良商家,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责任同样不可推卸。

  面对整容低龄化现象,我们需要多管齐下:完善法律法规,严禁机构为未成年人实施非必要整容手术;加强行业监管,严惩伪造信息等违法行为;学校和家庭更应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审美观,让他们明白真正的魅力源于内在修养而非外表修饰。青春本应如花自然绽放,何须手术刀强行雕琢?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天然的美丽,而非让商业之手过早地在稚嫩的脸庞上刻下时代的焦虑。(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苑广阔)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