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评论员 宋向乐
河南治水成绩单近日更新,3条国家级、18条流域级幸福河湖,91条省级和343条市县级美丽幸福河湖星罗棋布镶嵌在中原大地上。7月16日,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名单公布,标志着河南河湖治理迈入新阶段。
当我们赞叹今日水清岸绿时,不妨回溯历史长河。大禹治水始于中原,贾鲁治河名垂青史,潘季驯束水攻沙泽被后世。千百年来,河南的兴衰始终与水系休戚相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宋汴河千帆竞发,水脉即国脉。
贾鲁河畔市民与天鹅。贺志泉/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在河南写下《道德经》时便洞见了水的哲学。今日河南重塑幸福河湖,正是对古老智慧的现代呼应。北汝河重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之景,马颊河湿地成为135种鸟类的家园,我们修复的不仅是生态系统,也是文明的血脉基因。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幸福河湖的价值远不止生态意义。
在洛阳洛河畔,生态廊道植入高端民宿与水岸经济;在平顶山湛河区,滨水产业带吸引创新企业集聚。数据显示,全省水生态经济产值年均增长12%,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辩证法。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治理智慧。从大禹“疏九河”的古老经验,到今日“河长+检察长”的机制创新,河南构建起“工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防御体系。29.5万次巡河足迹覆盖河岸,870余个河湖顽疾被根除,我们看到的是现代治理能力对“河伯为患”历史难题的时空回应。
站在洛河入黄口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沙鸥翔集。这景象令人想起孔子在黄河边的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动的河水承载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密码。今日河南的幸福河湖建设,正是对文明血脉的当代守护——清水润泽千里沃野,碧波倒映百姓笑脸,我们终将实现“河安湖晏、城水相依”的千年梦想。
河湖之变,润物无声,水脉既通,文脉自兴。河南治水实践昭示着:唯有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才能滋养出更加灿烂的中原文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