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厕建而不用难题需多方共解

2025年07月22日13:11

来源:大河网

日前,媒体报道,运城市稷山县部分村庄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

建设农村公厕的目的,在于方便群众使用。到头来,看上去干净美观的公厕,却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常年都是“铁将军把门”,只是在领导视察时才偶尔开门,这显然与建设农村公厕的初衷相违背,也与“确保常年全天开放和正常使用”的要求相违背,是惠民实事没有落到实处。

农村公厕为何建而不用?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寻到破解的实招。接受采访的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平时关闭厕所,是为了省却日常清理的麻烦。这应该是原因之一,但却未必是全部的原因。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明确,农村公厕要确保专人管、有经费、定时清、无异味。因为怕打扫麻烦,所以就大门紧闭,这很难不让人对“专人管”和“有经费”存疑。

试想一下,如果每座农村公厕都有足额的管护资金,都有专人来负责日常的管护,责任都明确落到了人头上,日常清理又何难之有?有关资金的问题,《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多方筹措建设与管理资金”“鼓励实力较强的村级组织自主投入,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参与农村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每年是不是能够拨付管理资金,村级组织自己又能够承担多少?如果财政没有专款,村级组织又无力负担,管护人员的工资没人付,日常清洁、维修、耗材等费用没着落,农村公厕的正常使用便真的是个难题。

因为怕弄脏所以不开门,这是因噎废食之举。前期建设费用花了不少,因为后续管护费用跟不上,所以就一把铁锁看门,这是没有算清楚惠民账。关于农村公厕的问题,在建得成的基础上,关键还在于用得上、长受益,这就需要多方来共同努力。

一方面财政资金每年要拿出部分专款,既要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又要加强资金监管,使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另一方面,村级组织要千方百计筹措一部分资金,并安排责任心强的人来管护。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真正把让老百姓满意落实到行动中;还要通过教育引导,倡导文明如厕风尚,大家来共同维护农村公厕环境。

群众身边事,枝叶总关情。把问题想的更充分一点,将工作做得更扎实一点,齐心协力、全心全意办好惠民实事,农村公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建而不用”“建后失管”的问题才不会成为槽点。(高永维)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