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别让屏幕背后的“黑暗”吞噬孩子的未来

2025年07月23日14:19

来源:大河网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人精啊,我家一岁多的小孙孙玩手机贼溜”,这是自豪的声音;“拿到手机就没完没了,连吃饭都机不离手”,这是无奈的声音;“又有一个学生因为不让玩手机跳楼了”,这是痛心疾首的声音;清华教授:“毁掉一个孩子,一部手机就够了!”这是警告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不是十分耳熟?没错,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见的声音,甚至是亲口说出的话。

网络内容“精彩极了”。对于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来说,网络里什么东西都总是那么新鲜。游戏让人冲锋陷阵,奋不顾身,感受到电竞带来的酣畅淋漓,偶像献唱让人千里之外也能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当然,也有很多优质的网课让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网络内容“糟糕透了”。色情、暴力、恐怖……让人连毛细血管都瞬间变得僵硬,甚至让人神情恍惚,噩梦连连。网络里有大白兔和奶糖,也有大灰狼和蛇蝎。

引导未成年人有明确的网络价值取向刻不容缓。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4年11月发布的《第 6 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96 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97.3%。如此庞大的未成年人网民队伍,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近年来,从报道情况看,诱导危险模仿、宣扬畸形价值观,滥用儿童形象、刺激非理性消费是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重点领域,绝不能让屏幕背后的“黑暗”吞噬孩子的未来。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首先要从家庭做起。“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大好的青春年华,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痴迷手机,沉迷网络?他们在手机上看什么,在利用手机干什么?家长知道吗?在农村,导致孩子染上“网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也没有多少玩伴,而爷爷奶奶又把心思用在喝酒打牌上,干脆给孩子一个手机,让他(她)在家里玩,结果导致孩子有了“网瘾”,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而被误导,甚至拐骗;在城市,一些学生玩手机的理由居然是“用手机查资料,完成作业”,有的当着家长面是在“找度娘”,可家长一转身,屏幕马上就弹出了对话框“出来耍不”。管控好手机,第一关在家庭,责任人是家长,没有哪个家长想拿一部手机去毁掉孩子吧!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平台当守土有责。从过去情况看,网络平台在内容审核中常陷入“该不该管、如何管”的困境,国家网信办近期发布的《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这一情况正在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相信过去的模棱两可很快就会条分缕析。不管什么情况,网络平台对网络内容的审核必须“严”字当头,做到“凡是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内容一概不发”,把好网络内容准入关。

谁知道屏幕背后是人还是鬼?守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需要全社会共筑防火墙。未成年人是家庭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守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就是守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面对国家立法,人人都积极建言献策,为《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早日落地落实贡献一份力量。此外,家庭、社会当多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家庭在孩子已经到来的暑假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社区、协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象棋、乒乓、游泳、音乐等比赛,以此挤占他们“放假了终于有大把时间可以玩手机”的时间,如此不仅可以让他们在高山流水中陶冶真善美的情操,还可以通过激烈竞争培养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甚至还能有效戒掉网瘾,皆大欢喜。(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绵一评)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