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曾被全网公认为“五大难喝饮料”之首的红色尖叫,在过期倒计时的最后时刻,竟在二手市场被炒出66元、88元单瓶价,更有卖家挂出8900元一箱(15瓶) 的惊悚标价。当卖家以“20周年限定收藏品”“升值空间巨大”等话术兜售时,明眼人看到的,分明是“智商税收款码”在暗中闪烁。
这场闹剧的剧本早有预谋:2024年9月,农夫山泉以“尖叫品牌20周年”为名限量复刻1万箱红色尖叫,天猫上线3天售罄后火速宣布停产。这套“限时返场+火速停产”的组合拳,配合黄牛闻风囤货的推波助澜,生生将保质期仅剩半个月的临期饮料包装成“液体黄金”。
谁在为荒诞买单?猎奇狂欢的年轻人,花费88元不为解渴,只为拍摄拧眉咧嘴的测评视频,助推#红色尖叫挑战#在短视频平台卷起超5亿播放量的流量狂欢;情怀滤镜的80后、90后,为弥补“童年未尝试的遗憾”,将“腐烂草根味”美化成情感符号,模糊了价格与价值的边界;还有投机赌徒,黄牛去年以75元/箱囤货,如今标价8900元还自称“仅够本”,甚至拒绝“1000元收购10瓶”的报价,幻想单箱利润近万元。荒诞登峰造极时,空瓶竟被炒至30元/个,市场理性沦为笑谈。
狂欢背后危机四伏。这批生产日期为2024年7月31日的饮料,保质期仅剩最后几天,功能性成分或已降解,人参提取物更可能变质产生有害物质。多位消费者反映饮用后出现肠胃不适,卖家却早已拉黑跑路。更讽刺的是,二手平台30天内实际成交仅17笔,戳破多数天价标榜的“理财”幻象,这不过是一场少数人自导自演的“击鼓传花”游戏。平台监管的严重缺位,让“临期”风险提示消失无踪,“绝版”噱头却肆意横行。泡沫之下的残酷真相现了原形。
当农夫山泉客服以“红色尖叫已停产”轻描淡写回应,当卖家对8900元标价面不改色,这场由资本剧本、投机贪欲与社交情绪共谋的荒诞剧终将落幕。物理定律从不配合资本游戏,随着7月31日保质期到来,所有泡沫将在成分变质中化为乌有。
喝下的是尖叫,花掉的是智商税。资本永不眠,下一款“红色尖叫”或许已在路上。但消费者手中剩下的,只有过期饮料与空空的钱包。面对“限量”“绝版”的号角,我们是时候看清标签上的保质期,而非为幻影欢呼。(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