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市井烟火中,看见生活的另一种温度

2025年07月24日12:2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评论员 付婷

近日,四川遂宁船山区公职人员孙先生下班后兼职送外卖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微博单条话题阅读量高达6376万。支持者高呼“劳动光荣”,质疑者担忧影响公务效能。争议的背后是人们关于传统职业伦理、民生压力与制度创新的讨论,是不同群体生存境遇的投射,年轻公务员为婚育成本焦虑,失业群体担心“特权阶层”抢占就业机会。

其实,关于公职人员兼职的争议早已出现。2016年安徽歙县副镇长洪升因治病负债开网约车被举报,成为政策调整的催化剂‌。2025年初宝应县纪委明确“生活困难可送外卖”的批复,则展现了制度的人性化‌。而今孙先生的案例更折射出当代劳动者对工作意义的重新定义——当他说送外卖能获得“游戏化”的即时成就感时,揭示的正是传统职业评价体系的松动‌。

孙先生的坦然,不仅仅是一剂消解职业歧视的良药,更有利于打破“官本位”的刻板印象。当公职人员以普通劳动者身份融入市井生活,实际是在重构“人民公仆”的社会认知‌,公职人员兼职骑手等职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无贵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公众理性看待公务员群体——既是公共服务提供者,也是面临房贷、育儿等压力的普通劳动者。

2025年年初,苏州“换位跑一次”活动中,“苏州85后副局长体验送外卖”引发关注,领导干部通过沉浸式体验发现市民办理业务期间遇到的问题,以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人社局副处长亲历送餐的艰辛,推动当地人社局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平台需要和骑手确定劳动关系、确定负责管理骑手的主体、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打造职工之家,增加骑手的行业归属感。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形态职业,如何实现治理现代化,这些案例给出了答案。‌

“公职人员兼职骑手”现象恰是社会转型的缩影。当数字经济重构就业形态,当年轻一代重估职业价值,公共管理制度正面临与时俱进的考验。如何界定“影响本职工作”的模糊边界?怎样防范“合规兼职”异化为新型利益输送?这些都需要更精准的监管工具‌。或许可以借鉴“负面清单”模式,明确禁止关联交易等行为,同时建立疲劳度监测机制。而当下要做的,是以包容且不失规范的态度守护好这份“烟火气”。

责编:付婷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