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腐败思想

2025年07月24日17:26

来源:大河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是人类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蕴含着对资源的敬畏与合理利用的哲思。然而,这一朴素理念却被少数手握权力者异化为中饱私囊的行径,成了侵蚀公共利益的腐败温床。

2025年7月下旬,媒体披露的山西省平陆县教育局原局长赵兴辉受贿案,深刻暴露了这种扭曲现象。2022年8月至2024年春节短短一年半内,赵兴辉受贿6次,总额达102万元,学生营养餐、校园安防、课桌椅采购、教学楼改扩建等10余项教育工程均被其渗透,成了他权力寻租的“猎场”。他置身教育资源之中,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让本应滋养教育事业的公共资源,沦为满足个人贪欲的工具。

平陆县教育局原局长赵兴辉。资料图

权力所及之处,若缺乏制约与监督,便可能滋生腐败的霉菌。那些被“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腐败思想裹挟的当权者,往往将管理领域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公共资源当作可以随意支配的“私产”。他们深谙“取土”之道,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田”里“精耕细作”。表面上,大谈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常在会上义正词严地强调纪律规矩,但背地里却编织利益网络,对管理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工程招标等环节暗箱操作,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上演一幕幕“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双面戏码。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像一把钝刀,缓慢而持续地割裂着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侵蚀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山川湖海本是滋养万物的馈赠,公共资源更是支撑社会运转的命脉。教育、医疗、交通、水利等每一个领域的资源,都承载着公众的期待与信任,理应在阳光下规范运行,为民生福祉而服务。若是任由贪腐者将其变为“自留地”,不仅会让资源配置失衡、功能异化,更会让权力运行失控、民心渐渐寒冷。

“山水”皆风光,岂容遭破坏?因此,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铲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腐败思想,用严密的制度笼子约束权力,用常态化的监督扫描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角落,让廉洁之风拂尘每一个权力岗位,让清正之剑斩断利益输送的链条。唯有如此,才能守护好每一份公共资源的纯净,让“靠山”成为发展的基石,让“靠水”成为民生的福祉,真正实现权力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王会亮)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