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在强国强军中书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壮丽新篇

2025年07月25日13:21

来源:大河网

军民鱼水情,同舟共济心。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队扎实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这不仅是对军队和军人的关怀,更是对强国强军事业的有力推动。军民携手,共筑长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激励我们书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崭新篇章。

铭记历史,是军民团结的精神基石。今年恰逢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散尽,但军民携手御侮的壮举永远镌刻在民族记忆中。这一特殊节点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提醒我们牢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从平型关大捷的军民同心,到淮海战役的“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从抗洪救灾的“最美逆行”,到抗疫一线的“迷彩长城”,历史反复证明: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今天深化双拥宣传教育,就是要让年轻一代读懂“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赤诚,让“军民鱼水情”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就是要让广大军民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强化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就像盖房子需要坚实的地基,军民团结也需要历史的精神支撑。当我们铭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就能明白强国强军的重要性,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伟大实践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让我们懂得,只有军民一心,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站稳脚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拥军优属需要拿出“备战打仗”的务实作风。军队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而长城的稳固离不开后方的坚实支撑。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解决“官兵急盼”就是支持战斗力建设。助力备战打仗,是当前双拥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天的双拥工作,早已超越送米送油的温情表达,而是向服务备战打仗聚焦。今天,我们虽无需百姓节衣缩食,但服务强军备战的责任丝毫未减。想想淮海战役的小推车,看看新时代的科技拥军:从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到联动训练演练,从精准征兵到民兵队伍建设,地方支前已升级为“智慧支前”。

备战打仗的需求在哪里,拥军优属的重心就应该落到哪里,军地协同,共克时艰。从建立“军人依法优先”通道到完善退役军人保障体系,从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到优化军人子女教育,这些看似琐碎的“后方事”,实则是关乎军心士气的“前方事”。同时,各部队也要突出支持乡村振兴,优化军队帮扶措施,持续深化党建、教育、医疗、消费和兴边富民等援建行动,让乡村更美、百姓更富,让军民的情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这种“你保家卫国,我为你护航”的双向奔赴,正是双拥工作最动人的注脚。

落实政策,是维护军民权益的坚实保障。拥军优抚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关怀与承诺。军人保家卫国,身后是千万家庭的期盼;退役军人脱下军装,依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落实拥军优抚政策,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顾虑,不仅是对奉献者的尊崇,更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引导。落实好这些政策,能让军人没有后顾之忧,让军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是对军人牺牲奉献的肯定,也是激励更多人投身军旅的重要因素。只有军人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军队,为强国强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当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当退役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当军属的困难有人帮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就会成为普遍共识,强军兴军就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爱我人民爱我军”,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中,军地各级要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诠释军民团结的深刻内涵。让我们铭记历史、拥军支前、援建发展、落实政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书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壮丽新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军民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