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丨虽“辞”难“逃”

2025年07月28日18:11

来源:大河网

“干部主动辞职”本应是个人职业选择的自由,但若加上“逃逸”二字,就变了味道。少数干部在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前夕“果断”离职,试图以“褪去公职”为挡箭牌,让责任随着身份转换一笔勾销。这种“先跑路、后脱责”的操作,本质上是对责任的逃避、对制度的挑衅,必须坚决遏制。

细看“逃逸式辞职”的操作,透着精心设计的“小聪明”。一些干部在职期间为特定企业或商人谋取利益,但暂不收受好处,而是约定“离职后再兑现”,试图规避在职期间的监管。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职业路径转换,实则是腐败形式的隐形变异、翻新升级,其本质是试图将公权力私有化、期权化,进而实现“权力套现”。然而事实证明,无论腐败手段如何翻新,无论在职还是离职,只要违纪违法,最终都会受到纪法惩处。

干部手中的权力,从来不是“一次性消费”的特权,而是“终身追责”的责任。“逃逸式辞职”的本质是责任意识的失守,是对权力敬畏的缺失。唯有以“零容忍”态度斩断“辞职逃责”的后路,才能让每一名干部明白在岗时要绷紧纪律之弦,离职后也逃不过责任之网。这既是对公共权利的守护,更是对公平正义的捍卫。(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黑媚)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