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激活农产品消费,夯实民生“舌尖上的幸福”

2025年07月30日14:34

来源:大河网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9方面23条举措,从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等共同发力,扩大农产品消费。

农产品消费是连接城乡的“黄金纽带”。它一端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关乎着亿万农户的生计;另一端牵着百姓的“菜篮子”,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东北黑土地上的优质大米,到江南水乡的肥美河鲜,从西南山区的特色菌菇,到西北大漠的香甜瓜果,这些承载着地域特色与文化记忆的农产品,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货走进千家万户,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

《方案》的出台,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及时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早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从有机蔬菜到功能性食品,从现摘现发的生鲜到即烹即食的预制菜,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对供给端提出了更高要求。《方案》明确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不仅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助推。正如延边州通过优选“延边好物”140个,培育出“东北划拉哥”等电商品牌,让延边大米、木耳等特色产品畅销全国,实现了从“网红”到“长红”的蝶变。

创新流通方式,让农产品“走得更远”。过去,农产品流通面临着“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损耗率居高不下。如今,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这一现状。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程冷链网络逐步完善。同时,电商平台的崛起打破了地域限制,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让农产品销售更加高效。威县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建成智能水肥一体化智慧果园51个,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13亿元,生动诠释了流通创新带来的巨大变革。

激活市场端,让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农文旅融合正成为农产品消费的新亮点。从“乡村四时好风光”的旅游线路,到“村BA”“村歌”等富有乡情的活动,再到美食品鉴、非遗体验等消费场景,这些创新举措让农产品消费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是成为一种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此外,健康消费宣传、品牌建设等举措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通过推广营养健康食谱、倡导合理膳食,引导消费者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让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促进农产品消费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在优化供给、创新流通、激活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我们相信,随着《方案》的深入实施,广袤田野上的丰收景象将转化为消费市场的繁荣盛景,农产品消费这架“马车”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舌尖上的幸福”触手可及。(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小川)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