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一位公务员如释重负地透露,最近开会方案里那“需制作PPT”几字竟悄然消失了。曾几何时,基层干部们通宵达旦赶制PPT,精美动画与特效堆叠的“视觉盛宴”已悄然成为工作汇报的标配。“内卷式制作”之风,不仅越做越“高大上”,还滋生了每页200到400元的外包费用。短短3分钟汇报,竟需花费数千元;宣传视频制作更是动辄数万元。屏幕之上流光溢彩,公共资金却如春水东流。
PPT本无罪,奈何成“形式主义帮凶”?明明几句话可厘清之事,却偏要上演几十页的视觉盛宴;现场汇报清晰直接,却偏要耗时耗力制作视频。某地基层干部曾自嘲:为准备10分钟汇报,团队三天三夜加班精制PPT,末了领导却只扫了前两页。此种“数字表演”,是以形式主义的华服精心包裹另一个形式主义,既挥霍公共财富于无形,更将干部的精气神磨蚀殆尽。
浙江的整治之道,贵在深谙“堵”与“疏”的辩证法。其绝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以科学机制识别真伪需求。如湖州长兴县明确视频与PPT制作的审批流程,费用不得超过县财政定额标准,并辅以明察暗访;又如吴兴区某部门原计划耗费20万元制作招商宣传片,经纪委介入后改为实景拍摄与数据图表结合,节省资金17万元;再如温州苍南马站镇更巧借村社网红地标,吸引400余网红达人自发宣传,减轻了镇村文旅负担……各地建立“预算审核—过程跟踪—效果评估”链条,辅以“室组地”联动监督,让“非必要不做”终成常态。
“非必要不做PPT”这一硬杠子,实则是工作伦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它旨在革除“重痕迹、看材料、听汇报”的积习,重拾“重实绩、看现场、听民声”的本真。如此,财政资金与公务人员的时间精力,才得从炫目屏幕中抽身而出,真正流向民生大地最干渴处。如某市推行“无会日”后,基层干部每周竟多出两天走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数量提升40%;又如某企业禁绝内部PPT后,会议效率提高60%,员工创新提案增长一倍。这些数字比任何动画特效都更生动地昭示着,减去形式主义的虚浮累赘,才能为实干兴邦练出真正肌肉。
当指尖不再为翻页器奔忙,大地终将印下更多为民奔走的足迹。浙江挥刀断此“屏幕枷锁”,正是让公务活动从“重痕迹”向“重实绩”的艰难转身。回归工作本质,莫让数字表演的浮华喧嚣,淹没了现实中那本该清晰可闻的民声与实情,这才是“减负”后应有的图景。(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