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大智若“豫”,1.4万名干部走出担当访出政企民情

2025年07月31日18:28

来源:大河网

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5月份以来,由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以下简称“大走访活动”),1.4万名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近8万家企业,用心解决企业难题、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用情写好发展答卷。这不是简单的走访,而是作风的淬炼、民心的丈量,更是政企力量的汇聚,同向同行合力的凝聚,生动诠释了“大智若‘豫’”的时代内涵。

“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深入基层走企业访群众,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大走访活动”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式,是深刻洞察问题,贴近人民群众,激发创新发展的关键。这种深入企业、贴近实际的方式,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发展碰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的政策措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支持。河南组织开展的这次“大走访活动”,为开辟新发展路径、激发新发展活力增添了新动能。

走出来的担当最有分量。大走访,走出干部担当新风貌。干部的担当,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在实处的行动。大走访活动,本质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过去有些地方存在这样的怪现象:企业家跑断腿,干部坐等上门;政策文件摞成山,企业获得感薄如纸。河南的实践打破了这种官僚主义窠臼,34位省级领导带头,把办公室搬到生产线,在机器轰鸣中听真话、察实情。这种角色转换看似简单,实则是治理理念的颠覆性变革。这样的走访,走掉的是官僚气,走出的是担当力,感受的是群众的期待和企业的需求,增进的是与企业的联系,拿出的是更多实招硬招。当9700多个企业诉求得到回应,当93%的问题得以解决,担当二字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企业主口中"那个帮我们跑手续的干部"的具体形象。

访出来的政企民情最是珍贵。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经济发展才能生机勃勃。在这场大走访中,省级领导躬身示范,市县两级“四个班子”与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同步发力,对辖区“四上”企业进行走访。走访入企“看”实情,倾听建议“闻”呼声,扑下身子“问”计策,把准脉搏“切”症结。通过大走访,河南累计收集企业诉求9700多个,已解决9100多个,办结率93%,一大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创新搭建的省级政策直达和诉求响应平台,已注册民营企业118万家,上线3个月即兑现补贴25.7亿元,惠及4.2万家企业。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企业找上门”到“干部送上门”,这一转变让企业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发展信心,改善了经营状况,稳定了市场预期。方曙光董事长说“雪中送炭”,道出的正是这种将心比心的温暖。干部多跑腿,企业少操心,民心就在这一来一往中悄然凝聚。

汇聚起来的力量最能致远。大走访,汇聚经济发展新伟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河南通过大走访,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企一心、同舟共济。上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双过半”,坚定扛稳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这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发展伟力的汇聚,是河南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34位省级领导躬身入局,1.4万名干部真抓实干,他们带回来的不只是问题清单,更是发展的信心与动能。正如“为了学会游泳,必须钻到水中”的道理。让紧贴实际、深入了解的大走访,挖掘出更多潜在的发展机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到新动能来源。

大智若“豫”,智在知企情、解民忧;重在转作风、勇担当;成在聚民心、汇伟力。河南的大走访活动,是一次作风之变,是一次发展之变,是坚持“一手学思想、一手抓生产”两手一起抓,推动作风转变和高质量发展双促进、共提升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政企民情之变。它让我们看到了河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也让我们对河南的未来充满信心。这场大走访告诉我们:最好的办公室就在企业车间,最优的政策源自一线需求,最大的发展动能来自政企同心。当干部们真正“沉下去”,发展的活力就会“涌上来”。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密码”——用脚踏实地的走访丈量政企民情,以真抓实干的担当汇聚力量,在躬身入局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