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清凉经济”异军突起,多地高温催生的避暑需求已从自然现象升级为消费新引擎。从黑龙江的“避暑胜地·清凉龙江”百日行动到海南的“反向避暑”营销,从五莲音乐季首周引流5万人次到台州岩洞夜游日均游客量激增40%,各地正将清凉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量,燃动文旅消费热力。
地方政府通过精准政策激活避暑消费需求。黑龙江省发布《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系统构建“十大主题线路”,涵盖音乐文化、边境探险、康养休闲等多元场景,打造“欢腾龙江”文旅融合产品矩阵。海南则发放4000万元旅游消费专属补贴,对50岁以上游客及亲子家庭推出25家景区免票政策,以“真金白银”撬动市场。台州面向全国大学生推出暑期免费游政策,昔阳县依托23.9℃的均温打造“民宿+音乐”套餐,遍地开花的避暑攻略,不仅带动经济发展,更带动人口就业,侧面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的发展逻辑。
打铁还须自身硬,光靠吆喝还不够。各地借此机会,打破传统观光模式,大力打造声光电融合的沉浸式体验,推出夜间演艺、星空露营等项目。比如台州长屿硐天景区突破日间游览限制,打造“奇幻夜”三大主题区——灯光秀、互动体验与表演观赏,让石窟在夜幕中变身奇幻剧场。五莲县将音乐会搬进九仙山峡谷,瀑布灯光秀与民谣演唱交融,游客在“一步一景、一曲一境”中实现感官升华……“冷经济”下,消费热潮持续升温。海南东坡老码头暑期接待游客破300万人次,国际游客占比提升8%;文博场馆成“文化避暑”新选择,哈尔滨商场冰场在8℃环境中迎来客流高峰,暑期护具租赁量激增3倍,清凉经济正悄然改变消费格局,文化体验与自然风光深度融合,催生多元消费场景。
此外,“清凉+”业态延伸出消费链条。cdf海口免税城创新“人宠社交空间”,萌宠运动会与亲子剧场形成周周有剧、全天有戏的消费节奏;三亚海旅免税城借“野生青年艺术季”融合潮玩与健康理念,7月吸引游客30万人次。哈尔滨啤酒节更上演“冰火之歌”——游客左手握冰啤酒,右手触人工降雪,温差体验吸引51万人次参与,女性消费占比提升至42%。当音乐节遇见樱桃采摘,当免税购物叠加萌宠互动,“清凉经济”便从门票收入升级为产业生态的共赢。
“清凉经济”的蓬勃生机,绝不仅是高温催生的“一阵风”。它正以政策为帆、体验为桨、产业为锚,驶向可持续发展的“四季歌”。这曲“四季歌”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唱响了资源禀赋向发展动能转化的时代强音,证明了用心经营,季节的“凉”也能成为发展的“常青树”。(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殷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