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掐灭电动自行车强光

2025年08月01日13:09

来源:大河网

近期,有不少市民反映,夜间道路上,经常被电动自行车前加装的“牛眼灯”“爆闪灯”等强光灯侵扰。记者走访发现,上海街头时常能遇到加装改装过大灯的电动自行车,有的甚至比汽车远光灯更刺眼。对于这一现象,市公安交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近两周来,全市共查处电动自行车加装改装远光灯违法行为1500余起,移交市场监管部门相关线索61条。

这些“亮瞎眼”的电动自行车车灯,是经过加装改装而成。街头修理铺半小时即可完成安装,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线上购物平台更是充斥着各类违规灯具,从宣称“比汽车大灯还亮”的LED射灯到带爆闪功能的“警示灯”,点击下单即可轻松购得,部分热销商品月销量甚至突破30万件。

据报道,南昌交警通过模拟实验展示强光射灯危害:将远光灯放置在非机动车后方10米左右时,驾驶员后视镜会被强光完全笼罩成一片白光;放置在正前方30米处,驾驶员也会被晃得睁不开眼。在强光照射下,行人在强光交汇区域几乎“消失”,只能在部分角度看到模糊轮廓。非法改装车灯引发的瞬间致盲、速度距离感知偏差,已成为夜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此类乱象并非上海独有,而是全国性交通顽疾。尽管多地已立法禁止加装改装高强度照明装置,但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究其根源,一方面是4亿辆的保有量加大了执法难度,部分违法者心存侥幸;另一方面,公众安全意识薄弱,尤其外卖骑手为夜间赶路、提升效率,不惜违规加装,将自身便利置于公共安全之上。专家明确指出,因违法使用超标灯光引发事故的,驾驶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还将面临刑事追责。

禁止此类改装绝非随意限制,而是基于现实安全隐患的必要举措。整治需多措并举,既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高强度照明装置的禁止性条款,也要坚持“人防+技防”,通过常态化专项整治强化路面执法震慑,推广智能摄像头抓拍技术,以科技手段实现精准监管,提升执法效率。

制止违法行为,更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要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维修店以及线上购物平台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改装、销售行为。行业监管要突出外卖等重点领域,将规范用灯纳入骑手考核体系,引导骑手规范行为。此外,要针对公众尤其是重点群体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案例警示、普法宣讲,提升交通安全与法律意识。

整治电动自行车强光灯乱象,既是规范行业秩序、维护法律权威的必然要求,更是守护生命安全的底线行动,必须以零容忍态度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全力整治,让道路上的每一束光都成为安全的指引,而非危险的源头。(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钱立功)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