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升学季,不少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迎接新学年。在传统观念中,升学是人生大事,举办宴席既是庆祝,也是维系人情的方式。
AI图片
对普通群众而言,升学宴或许只是人情往来的选择,但对党员干部来说,这场宴席可能成为腐蚀党风政风的“温水池”。有的人认为不办或不参加“不合群”“不给面子”,“小范围”“只请亲友”不算违规,或分批次、多地点操办规避监督。这种试探纪律边界的行为是对规矩意识的淡漠,最终可能酿成大错。每一次在升学宴上的推杯换盏,每一次对违规礼金的默然收受,都是对纪律堤坝的腐蚀。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党员干部不得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或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拒绝升学宴,绝非不近人情,而是对纪律规矩的敬畏,对党员干部政治本色的维护。面对升学宴的浊流,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人情”背后可能隐藏的纪律风险,自觉抵制“盛情难却”的麻痹思想、“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小事无妨”的侥幸心态,贯彻执行党的纪律要求,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挺纪在前,以身作则,从严管好配偶及子女,做好对亲朋好友的宣传引导,及时劝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坚定的拒绝者、清醒的引领者。
严管就是厚爱,防微才能杜渐。各级党委(党组)要坚决扛起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在升学季等重要节点早打招呼、早提醒,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纪检监察机关要畅通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和舆论监督线索快速响应、严查快办。尤其对顶风违纪、借机敛财、造成恶劣影响者,必须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持续震慑,让纪律规定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情谊的珍贵从不在排场,而在心意的真诚。党员干部要做新风正气的积极塑造者,倡导以一张合影定格师生情、一个电话传递感恩心、一条短信送上祝福等简朴方式表达情谊,减少“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让祝福回归真心,让人情回归纯粹,让升学这一人生喜事不再被物质和虚荣所裹挟。(孙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