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灼,大地生烟。7月以来,河南这个中原粮仓被持续高温笼罩,平均气温创64年来新高,全省41%的气象监测站点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这场旱情,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与民生保障,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场抗旱保秋的硬仗中,打的不仅是河南的仗,更是全国粮食安全的整体仗。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全国上下正以“一盘棋”的团结姿态打响一场守护“中国饭碗”的攻坚战。在这场“夺粮保卫战”中,齐心协力抗旱保秋,就是守好“全国一盘棋”的关键落子。
8月2日,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利用喷灌设备进行抗旱。面对旱情,南阳市“早部署、快行动、强服务”,全力打好抗旱保秋攻坚战。崔培林 摄
“一盘棋”思想,是抗旱保秋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我国旱情汛情叠加形势严峻,给正值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的秋粮生产带来巨大风险和严重威胁。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秋粮里的玉米、花生正处在“喝水”的关键期。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河南迅速行动,中央财政紧急下拨1亿元“一喷多促”资金,地方政府配套投入,水利部门调度11亿立方米水库水,黄河水也千里迢迢来支援周口;农业专家组成18个指导组,把滴灌技术、水肥管理送到田间;周口、驻马店的农民不用愁,财政补贴带着1.88万眼应急井“从天而降”。这不是简单的应急之举,而是“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诠释。这般枕戈待旦,来自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的合力——中央有统筹,地方有行动,专家有妙招,农民有干劲,体现的正是“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在发力。
守好“全国一盘棋”,关键要增强信心。面对严峻旱情,河南省自上而下展现出打赢抗旱保秋攻坚战的坚定信念。省委省政府多次调度部署,紧急下达 2000万元省级抗旱资金,并预拨中央1亿元“一喷多促”资金支持重点地区,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一线督战,强调“早浇快浇、能浇尽浇”,最大限度减轻旱情影响,为全局稳粮信心注入强心剂。抗旱保秋有基础、有支撑、有条件。面对当前的旱情,“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要从夏粮丰收中汲取信心,增强斗志,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旱情险关,赢得秋粮丰收。
守好“全国一盘棋”,关键要“心向河南”。河南的田垄里长的不只是河南的秋粮,更是全国人民的米袋子、油罐子。驻马店的玉米卷了叶,牵动的是大江南北的餐桌;周口的花生缺了水,连着的是千家万户的饭碗。“心向河南”,不是一句空话——是黄河水跨越地域的支援,是中央资金精准到位的扶持,是兄弟省份经验做法的及时分享。就像当年河南用千万吨粮食支援全国一样,今天全国的目光聚焦这里、力量投向这里,既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手足情,也是“全国一盘棋”最温暖的注脚。
守好“全国一盘棋”,关键要科学施策。科学防控体系是应对旱情的核心支撑。抗旱不是蛮干,得讲章法、看门道。你看河南的专家们不只会喊“快浇水”,更会教怎么浇——玉米抽雄期要“隔行浇”,花生下针期得“润着浇”,115万眼机井不是瞎开,而是跟着墒情调度;18个专家组不是瞎跑,而是带着技术方案上门。连应对旱涝急转都早有准备,11.76万公里的沟渠既当输水渠又做排涝渠,气象与农业部门的会商机制像瞭望哨,这就是科学的智慧。打赢这场仗,靠的不是硬碰硬,而是巧使劲,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每一分力都用在关键处。
守好“全国一盘棋”,关键要“众志成城”。众志成城,是落实“一盘棋”的力量源泉。抗旱的战场上没有旁观者,都是局内人。财政干部算好每一笔抗旱资金,让一分一厘都流向田间;水利工人守好每一处闸门,让一渠一水都润到根上;农民兄弟扛着水管奔波,让一株一苗都喝上救命水;专家们顶着烈日讲课,让一招一式都能解燃眉之急。4.91万人次的农技指导,80.68万受训的农户,还有那些自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服务队,就像无数水滴汇成江河。这股子拧成一股绳的劲,正是“全国一盘棋”最坚实的根基——你搭把手,我出份力,再大的旱情也扛得住、顶得过。
当前,气象预报带来喜讯:8月6日起河南将迎来降雨。但抗旱保秋不能靠天帮忙,更要靠人努力。我们要继续发扬“一盘棋”精神,既打好眼下的攻坚战,更要做实长远的防御战——建设更多高标准农田,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提升科技抗旱能力。正如一位老农所说:“有党的好政策,有干部的好作风,再大的旱情我们也不怕。”
旱情终将过去,但“全国一盘棋”的治理智慧必将历久弥新。这场抗旱斗争告诉我们:只要上下同心、科学施策,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灾害。让我们继续以行动守护好这盘大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交出合格答卷。(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邓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