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立法提升女厕位比例 彰显城市治理温度

2025年08月05日20:06

来源:大河网

  8月1日起,《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其中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应当提高到2:3,人流集中的场所比例应当提高到1:2。这一立法使甘肃成为全国首个以省级地方性法规形式,强制设定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的省份。

  甘肃率先以省级法规形式将公厕女厕位比例明确为2:3乃至1:2,这并非简单的数字调整,而是一次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向,冰冷的基础设施建设,正被赋予人性温度。

  为何需要立法强制保障?数据揭示着女性的日常困境:女性如厕时间普遍是男性的1.5至2倍,生理特性、育儿负担等客观因素,使传统厕位设计逻辑与女性实际需求之间形成巨大鸿沟。高峰时段女性厕所前排起的长龙,不仅是效率的损失,更是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平性的无声质问。甘肃的立法突破,正是以制度刚性矫正结构性失衡,让城市治理的触角真正探及性别差异的深处。

  然而新规从纸面走向现实,阻力重重。资金短缺、老旧设施改造难、开发商成本考量下的“擦边”设计,加之公厕管理政出多门、标准不一,都使改革步履维艰。这些障碍背后,更深层的是性别平等理念在城市规划核心逻辑中的长期缺位,公共设施设计若忽视人的多元需求,再亮眼的地标也难掩人文关怀的苍白。

  令人欣慰的是,变革的星火已在多地燃起:北京的“第三卫生间”为特殊群体开辟尊严通道,广州的“厕所云平台”以科技赋能使用效率。这些实践印证,当科学制度设计、合理财政保障与公众意识觉醒形成合力,城市完全有能力在细节处绽放人性光辉。

  “厕所革命”十年深耕,其意义早已超越卫生升级。甘肃的立法实践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文明的新标尺。真正的现代化治理,必是将人的需求置于核心,于细微处见真章。当公厕设计能兼顾女性、老人、残障人士等多元群体的体面需求,当城乡每个角落都消灭“如厕难”痛点,我们才可说:这座城市的温度,足以温暖每一个行走其间的人。

  小厕所里有大文明。甘肃的这一步,丈量着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度。唯有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共空间中被看见、被尊重,城市才能真正成为承载美好生活的温暖容器。(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