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同时指出,要持续加大中西医相关医疗科普知识供给力度,将更多权威、专业的健康知识,以多样亲民的形式传达公众。
新规的出台,为自媒体医疗科普领域划定清晰边界。这些规定看似在给行业戴上“紧箍咒”,实则是为真正的健康知识传播扫清障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医疗科普关乎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没有规矩的传播如同没有堤坝的江河,看似自由奔涌,实则暗藏隐患。
当前网络环境中,伪科普信息如同稗草般疯长。一些缺乏专业背景的自媒体信口开河,用耸人听闻的标题贩卖健康焦虑;隐蔽的医疗广告伪装成科普文章,实则推销产品。这些内容不仅扰乱公众认知,更在无形中侵蚀着社会对专业医疗的信任根基。当“每天吃这个能抗癌”“那个偏方治百病”的虚假宣传充斥屏幕,真正的医学知识反而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医疗健康领域关乎生命安全,虚假信息的传播无异于在人们求医问药的路上埋下陷阱。“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在性命攸关的医疗领域,没有规矩的约束,虚假信息就会如野火蔓延,让真正有用的知识难以生根发芽。
新规的核心价值在于疏堵结合的科学治理。一方面严格禁止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内容,堵住伪科普的源头;另一方面明确要求加大权威医疗科普供给,特别是中西医领域的专业内容。这不是简单地设限,而是为科学知识铺设畅通的传播渠道。规则如同河道的治理者,既要筑堤防洪,也要疏浚引流,才能使知识的活水顺畅地流向每个需要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特别强调要“持续加大中西医相关医疗科普知识供给力度”,这既是对传统医学智慧的尊重,也是对现代医学知识的坚守。当专业医疗机构与权威专家主动发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医学知识,伪科普的生存空间自然会被挤压。
好的制度设计,关键在于平衡约束与引导的关系。新规限制的是扰乱传播秩序的行为,保护的是专业科普的纯净空间。它为真知识构建防护屏障,使专业内容在信息洪流中不被淹没,反而因规范的保障更易被公众接收。规则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划清边界,更在于激发专业力量在规范框架内创造更多优质内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医疗科普真正惠及大众,必须保证内容的权威性和持续性。这要求专业机构转变传播思维,将精深医学知识转化为百姓能懂、爱看的形式。当权威医疗信息以通俗表达走进日常生活,科学理性才能成为健康传播的主旋律。这个过程需要专业机构俯下身子,也需要监管规则保驾护航。
新规的出台标志着网络空间治理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在关乎生命健康的医疗科普领域,规矩的建立恰恰是为了真知的自由传播。当虚假信息被规则有效约束,真知灼见才能突破迷雾;当伪科普的“稗草”被清除,专业知识的“良种”才能播撒四方。(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绵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