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中,“等安排”的心态正在消解治理效能。有的干部把“没通知”当不作为的借口,将“待批示”作慢作为的托词,看似守规矩,实则是形式主义的隐形变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直指病灶,通过明确乡镇职责清单、严控考核“千分制”等硬规,为基层松绑赋能,就是要让干部从“等指令”的惯性中挣脱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这既是信任更是要求。浙江金东区用差异化考核替代“一刀切”,湖北嘉鱼县动态调整权责清单,证明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让干部有精力主动谋事。基层治理的生命力,正在于把政策框架转化为“门前清”的务实举措,将文件精神落地为“马上办”的具体行动。
少些“等靠要”的惰性,多些“向前一步”的自觉,才是对减负政策的深刻践行。当乡镇干部敢用活权清单,社区工作者善接群众急难,基层治理方能真正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质变。(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