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国潮实力“圈粉”,激活消费“一池春水”

2025年08月07日17:10

来源:大河网

  周末的北京前门大街,人民咖啡馆内阳光倾泻,光影斑驳。26岁的林薇身着新式旗袍,端起一杯印着中国地图图案的拿铁,沉浸于扑面而来的“中国味”中。门外,外国游客的镜头正捕捉着这东方韵味,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这家店生意更为红火,菜单上带着红色文化元素的饮品糕点,成了热销的“俏货”。

  从北京中轴线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再到曼谷商场的泡泡玛特主题店,国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渗透进全球消费场景。这股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已悄然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文化为根,古韵新生于烟火日常。 我们世代生长于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让我们与脚下大地密不可分,伴随我们愈加充盈的文化自信,这条纽带也更加强大,使我们立于当代,却能透过时光、触碰千年。金沙太阳神鸟的华丽纹样跃然于时尚笔记本,国家博物馆的“销冠”凤冠冰箱贴一年售出200万件,小小文创方寸之地,实为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惊艳相遇。古建藻井元素、农耕文化符号,在创新设计中重焕生机,从尘封历史走入烟火日常。身着马面裙的年轻身影在公园流连,非遗工坊研学团队络绎不绝,国潮彩妆、文创盲盒成为“心头好”……中华文化印记正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成为市场新宠与生活日常。其深层逻辑,正是国人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力的蓬勃生长。

  IP出海,国货潮品“圈粉”世界。 中国潮玩IP Labubu在泰国创下首日千万销售额纪录,纽约门店外年轻人彻夜排队;神话IP“哪吒”风靡全球影院,其周边产品屡屡售罄。从“代购海外”到“反向代购”,国货凭借物美价廉与独特文化魅力赢得全球青睐。中国IP出海的强劲势头,源于国内文化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与坚实的产业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3189元,增长9.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1.3%,需求持续旺盛。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积累的雄厚产业技术能力,为“中国IP”的精良制作提供了强大支撑;14亿多人口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其不断升级的多元化需求为文化产品快速迭代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国持续推进的对外开放政策助推了文化交流,跨文化接触也反推中国生活方式的海外传播。截至目前,中方已宣布47个国家人员适用单方面免签政策来华。随着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享受中国。

  创新破壁,老手艺玩出年轻范。 国潮崛起背后,是传统与科技、经典与潮流的破壁融合。杭州丝绸企业借助AIGC大模型与数码喷印技术,将定制丝巾生产时间压缩至两小时,让古老丝绸焕发现代华彩。上海百年老饭店与国漫IP《时光代理人》联名,用吸管套、人形立牌等创意元素打破“次元壁”,成功吸引大批00后、10后年轻人。科技创新赋予传统产业新表达,IP联动则为老字号注入青春气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的关键支撑。今年前4个月,我国玩偶、动物玩具出口额已突破133亿元,增长9.6%。这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中国文化符号在全球化语境中获得的深层共鸣。

  这股消费新浪潮,表面是市场选择之变,内里却是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赋能的深刻映射。90后已成国货消费主力军,00后增速最高。审美本土化的加速,印证着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认同正转化为真实消费选择。当国潮从消费现象升华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其行稳致远仍需秉持三重坚守: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对创新的不懈探索、对文化根脉的深沉尊重。唯有如此,这池被文化自信激活的“春水”,方能持续奔涌,滋养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历史的脉搏,永远跳动于时代消费的日常呼吸之中。(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