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一名研究生小杨创业卖创意烧饼,用烧饼拿捏小学生的视频火上热搜。他本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工作后辞职回家,用父亲闲置的烧饼炉开启创业之路。从普通烧饼到各种新奇造型,他的烧饼成了小学生的抢手货,通常20分钟内售罄,还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探索更多可能。然而,这一现象却引发了“学历浪费论”的争议。
这一“学历浪费论”的背后,是传统就业观念在作祟。在很多人眼中,高学历就意味着要从事所谓“高大上”的职业,像卖烧饼这种“接地气”的工作,似乎与硕士学历不匹配。但这种观念早已过时。新时代新情况,就业市场日新月异,职业选择应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明确规定或倡导,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志愿选择多元职业的权利。这意味着,无论学历高低,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职业的自由。小杨选择卖烧饼,正是行使这一权利的体现。且他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在发现市场需求后,结合自身创意和动手能力,将烧饼做出了新花样。这种基于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的创业选择,不仅合理合法,更展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和商业头脑。
从实际效果来看,小杨的烧饼摊生意火爆,不仅为小学生们带来了欢乐,也为自己创造了经济收益。他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探索出更多商业模式。这充分说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够创造价值适应时代和需求,就是有意义的。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当今社会,这一理念更应深入人心。
再看看现实中的成功案例。北大才子陆步轩,毕业后卖猪肉,曾引发轩然大波。但他凭借扎实的学识和独特的经营理念,将猪肉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创立了品牌,带动了行业发展,被认为是高学历自由就业成功的典范。而近些年来,清北硕博等高学历人才到基层社区工作、到基层中学任教、到西部山区就业,也都获得了舆论认可,认为只要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没必要被学历限制了就业选择,更没必要被别人绑架了自己的就业意愿。还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利用所学知识推动乡村振兴,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都告诉我们,学历不是限制职业选择的枷锁,而是助力个人发展的翅膀。
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就业观念也应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发展,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传统职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这就要求人们要积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树立新的就业观。不能仅以职业的表面光鲜程度来评判其价值,而应关注职业是否能够发挥个人优势、实现个人价值,以及是否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
对于小杨来说,卖烧饼或许只是他创业的起点。他通过这个小小的烧饼摊,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还希望通过烧饼给孩子们埋下一颗种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难能可贵。
95后硕士卖烧饼就是“学历浪费”的论调,不合时宜,毕竟新时代已经不吃这一套了,可以趁早休矣。新时代,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职业选择,尊重每个人的就业权利和创业梦想。无论是硕士卖烧饼,还是其他看似“不匹配”的职业选择,只要能够脚踏实地、努力拼搏,都能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彩。期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传统偏见,拥抱多元就业,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