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组的村民都在问,通村路为啥就我们那个山头没修上?”7月10日晚,在河南省淅川县金河镇蒿坪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魏玉良对村干部抛出了憋在心里的话。“魏叔,您别急!”蒿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水名岳笑着接话,“您组那边修路确实涉及到耕地问题,但请放心,班子正在想法子,一定让大家的出行更顺当!”坦诚,解开了老魏紧锁的眉头。
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关心群众,就会被群众视为亲人,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经常坐一坐群众的板凳,用真心真情拉近党群、干群距离,进而温暖民心、赢得民心。
2024年8月底,国务院研究室选派水名岳到蒿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民对这位“京官”并不热情,怕他待不长,“镀了金”就走。水名岳脱下皮鞋、衬衫,换上运动鞋、休闲裤,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拉家常、摸实情。走访多了,他心里亮堂了:要让乡亲们信服,就得让大家伙儿说话有地方、诉求有人听、难事能解决。于是,“小板凳议事会”应运而生。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小板凳议事会”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折射出党员干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要真正让“小板凳议事会”议出实效,就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要找准摸透群众的问题,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限时解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党员干部面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如果只是凭自己的想法来做工作,就容易偏离实际,好心办坏事,要更好地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就是要借助“小板凳议事会”,把服务地点设在群众的“家门口”,围出干群“同心圆”,开创基层治理的新局面。
群众在哪里,“小板凳议事会”就要开到哪里。只有让群众先说、让群众说透,才能确保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只有党员干部真心倾听群众呼声,才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群众的心坎上。(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