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旱涝急转间,那道“安澜堤坝”如何筑牢?

2025年08月10日14:04

来源:大河网

近日,河南天气形势突变,此前饱受高温干旱困扰的地区迎来持续强降雨,气象部门紧急提醒警惕旱涝急转。8月8日夜间至9日,全省大部有阵雨、雷阵雨,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省会郑州位于此轮降雨核心影响区,9日上午9时30分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上午,省委书记刘宁到郑州市郑东新区、二七区等地,调研检查防汛备汛工作。

前段时间,河南被高温笼罩,降水严重不足,多地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局地特旱。不过从8月5日开始,天气迎来转折,部分地区出现分散性阵雨、雷阵雨,甚至是暴雨、大暴雨,而且强降雨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旱涝急转,转得快、转得急、转得重,既是对城市治理的考验,更是对“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能力的综合检阅。保持清醒认识,做足应对准备,织密织牢防护网,方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旱涝急转极易诱发山洪、泥石流,破坏力巨大。如何防范“旱涝急转”造成的危害?河南早有部署。农业农村部门从去年下半年起,投入51.12亿元整治农村沟渠11.76万公里,实现重点区域“有沟渠、能连通”;同时,依托合作社等主体储备应急排涝机械,确保涝情出现时能快速排渍;此外,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根据土壤墒情和雨量适时发布渍涝预警,指导各地提前做好防汛准备。

有了良好的前期准备,目前还需压实责任、全面落实。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省委书记刘宁在调研时也强调“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在七里河分洪工程现场,28.76公里的河道疏挖与生态修复工程,既提升行洪能力又兼顾环境治理;在京广路易涝点,“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将排水管网改造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系统部署、干在实处,从点到线、由线及面,安全屏障越织越细、越织越密。

科技赋能与全周期管理,是应对挑战的硬实力所在。在河南信阳光山县,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袁湾水库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为挡水度汛做好全面准备。而与水库同步推进建设的还有袁湾水库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实现雨情、水情的智能化感知、预报、推演和决策,精准生成最优防御方案,实现汛情抢早、抢小的目标。而从真金白银投入,到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再到临危不乱的调度应对,河南正以全周期管理迎战旱涝急转。

必须清醒认识到,迎战旱涝急转挑战,没有“挺好的”“可以了”“差不多”,必须保持1.5倍的警觉,采取2.0倍的措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防汛安全堤坝。雨还在下,风险依然在。相关方面务必要“打好提前量”,紧盯气象变化,加强旱涝急转风险识别、监测和应对。跨区域和跨部门的会商研判、风险预警、资源调配、信息发布与报送等,都要更灵活、更高效、更精准,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关键时刻要有关键担当、关键作为,保持在气候变化中的战略定力,展现应对旱涝急转的战术突破,充分准备、协调指挥、科学调度,方能守护江河安澜、人民安宁。(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丁铁)

责编:赵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