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黑马之姿闯入观众视野,上映10天票房已达5.89亿。影院里交织的笑声与啜泣,社交媒体上刷屏的“我也想走出浪浪山”,让这部脱胎于《中国奇谭》短片的作品,从屏幕里的奇幻叙事化作无数人心中的情感寄托。它的出圈,不仅得益于灵动东方美学包裹的幽默表达,更因为每个观众都能在小妖怪的挣扎里,照见自己与生活角力的模样。
海报截图
影片将故事置于《西游记》的宏大背景中,却把镜头对准了最不起眼的小妖怪:浪浪山大王洞的小猪妖,每日重复着刷锅劈柴的杂活,拼尽全力却可能因擦掉 “祖传刻痕” 遭问责;蛤蟆精靠着亲戚关系混进团队,总在“躺平” 与“奋进”间反复拉扯;社恐的猩猩怪被迫扮演齐天大圣,将“被迫营业”的窘迫演绎得入木三分。这些小妖怪不甘被“底层小喽啰”的命运禁锢,带着假扮取经队的荒诞念头冲出浪浪山,一路上被村民误认、与妖怪周旋,“草根取经团”状况百出,令观众捧腹不已。
屏幕里的浪浪山云雾缥缈,而现实中的“浪浪山”却具体得令人扎心。它或许是初入职场时,连续加班一个月换来上司“还不够努力”的委屈;是大城市漂泊中,对着工资条计算“首付还差多少年”的焦虑;是同学聚会上,听闻昔日同窗升职加薪、赚取 “第一桶金”,自己却仍在原地踏步甚至苦苦支撑的失落。有人说“浪浪山困住了我”,可细想之下,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现实的山峦,而是总在“翻越” 与 “妥协” 间摇摆的心态——既对眼前生活心有不甘,又怕“外面的世界”更难闯荡。但小妖怪们早已给出答案:与其站在山下抱怨山高,不如勇敢迈出第一步,即便摔得鼻青脸肿,至少能知晓山的那边有什么。
翻越人生“浪浪山”的勇敢,源于“接受平凡,但拒绝平庸”的清醒。小猪妖最终也没成为齐天大圣,却在护着伙伴突围时,将那把磨坏的劈柴刀挥得格外有力。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终将归于平凡,但平凡绝不等于放弃成长。就像在日常工作里钻研新技能,在业余时间坚持阅读,于这些 “微小进步” 积攒对抗困境的底气,在平凡岗位绽放光彩也是拒绝平庸的生动注脚。
翻越人生 “浪浪山” 的勇敢,源于 “允许迷茫,但不困于迷茫” 的韧性。小妖怪们冲出浪浪山后,不止一次想过 “要不回去吧”,却总能在彼此打气中继续前行。谁的青春不迷茫?但可怕的是把迷茫当作借口,在躺平中消磨锐气。真正的勇敢,是允许自己 “暂时看不清方向”,却始终保持前行的姿态——哪怕从“每天早起十分钟”“拒绝无效社交” 这类小事做起,在探索中慢慢找准前路。
翻越人生“浪浪山”的勇敢,源于“看清现实,但仍怀热望”的通透。影片结尾,小妖怪们没取到真经,却在返回浪浪山的路上对着夕阳微笑。他们终于懂得:生活的真相本就是“翻过一座山,还有另一座山”,而翻山时的汗水、伙伴的欢笑、偶尔抬头望见的星空,让这段旅程有了意义。正如现实中的我们,加班后给自己买杯奶茶,深夜里为热爱的事多坚持片刻——这些藏在 “一地鸡毛” 里的“小确幸”,恰是翻越“浪浪山”时最珍贵的行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浪浪山”,我们不必急于逃离,也别轻易认命。真正的成长是“见山而不怕山”,在迷茫中守住前行的节奏,这便是对人生“浪浪山”最勇敢的回应。(芦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