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正深入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针对违规吃喝问题坚持露头就打,持续释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形成强大震慑。近年来,河南积极推进文明餐桌建设,从机关食堂到学校餐厅,从城市酒店到乡村饭馆,“珍惜粮食”“光盘行动”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让全社会形成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的良好风气。
“一顿饭”里含初心。焦裕禄同志曾经三番五次地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入“饭场”,真正与群众坐在一块、吃在一起,切实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解决好,这与当今的某些领导干部只管“饭局酒桌”,不顾“百姓餐桌”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最近走红网络的“蹭饭书记”董桂林,他那似随意的“蹭饭”行为 ,其实都是精心设计服务群众的“实招”,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唯有在饭桌的烟火气中,才能听到真实的乡音”。领导干部只有真正从群众利益出发,扑下身去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跟群众交流沟通,用心用情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柴米油盐,将心比心地共情群众,才能真实地了解到基层群众生活状态和现实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
“一顿饭”里有政治。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国慰问,在亲身感受了“西安作风”和“延安作风”之后,他真切地感慨道:“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重庆宴席上的山珍海味,何以抵不过延安窑洞里的粗茶淡饭?因为虚张声势的排场讲究,终不及脚踏实地的为民情怀。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延安作风”与时俱进,生发出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的守正创新,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用一言一行校准作风,拿一餐一饭丈量初心,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己简朴务实的作风为标杆,擦亮了新时代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
“一顿饭”里守规则。在一些地方,“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情况时有发生,少数领导干部“酒瘾难除”“吃心不改”,表面上是作风失范没管住嘴,实际上是党性失守没能管住心。领导干部要明白,“入局”容易抽身难, 要遵守规则涵养起“不想吃”的思维自觉,同时,相关方面要充分发动群众监督作用,让违规吃喝的情形暴露在阳光下,以舆情高压的态势,造就“不能吃”的社会氛围,另外,纪检监察部门也要扎紧制度笼子,对顶风违纪者“露头就打”,雷霆亮剑形成“不敢吃”的强大震慑,彻底让“违规饭局”失去市场,最后,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不妨多回家吃饭,这不仅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更能涵养优良家风、守护好清廉作风,真正从时空上远离违规吃喝的“邪局”。(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浩锐)